川观新闻记者 何勤华

盐源县梅雨镇梅雨堡村党总支书记陈剑锋还有着另一个身份——梅雨堡村田长。“按要求我是每周巡田一次,但我就住在村里,可以说每天都在巡田。”该村现有耕地3363亩,全社会共同参与耕地保护的局面初步形成。

目前,凉山州共设立各级田长(副田长)5562名、网格员11134名,基本实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全覆盖。

实行耕地保护“田长制”,是凉山州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凉山州结合实际,围绕统筹做好“三篇大文章”、全面推进“三大强州战略”、优化“一核一区一流域”布局,开展10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和3项省级改革试点,重点推出一批“小切口、大纵深”的原创性、自主性改革,形成一批典型改革案例,让改革成果更好惠及群众,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案例一:

试行耕地保护“田长制”

让每块耕地都有守护人

近日,记者在西昌市佑君镇油碾村的一处田长公示牌上看到,田块的编号、耕地面积和田长的工作职责等都有明确标注,公示牌上还以示意图形式标注了田块范围。

凉山州的田长制探索始于西昌市。2021年1月,为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推动高质量发展,西昌在阿七镇、佑君镇、安哈镇和大兴乡开展耕地保护“田长制”试点,按照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组四级,分别设置田长。其中,村(社区)田长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按照要求,村(社区)田长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巡查、检查,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占用、破坏基本农田行为,并在24小时内上报乡(镇、街道)田长。同时,西昌还统筹群众和社会力量全方位参与,着力让每一块耕地都有守护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西昌市创新开展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入选2021年四川省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经过西昌试点,凉山州在全州进行了推广。

记者从凉山州田长制办公室了解到,目前,凉山州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已基本建立,各级田长和网格员巡田工作正持续有效开展,有力助推专项整治行动、耕地恢复补充等各项重点工作。

从数据来看,2021年以来,凉山州共计恢复补充耕地37.35万亩,连续3年实现耕地面积净增加;投入资金15亿元实施“垦造水田”百日攻坚行动,新增水田3万亩、新增耕地8000亩,牢牢守住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案例二:

推进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改造

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快

近日,在西昌市礼州镇宁乐村土坯房大砖房改造项目现场,一幢幢新农居红白相间,与青山绿树交相辉映。“感觉像做梦一样。”宁乐村6组村民李木乃看着焕然一新的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记者了解到,自该村的土坯房大砖房改造项目启动以来,村民就积极响应,宁乐村全村共有585户农户报名参与,目前大部分农户的房屋主体改造已经完工。

抓住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两项试点机遇,西昌市启动了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探索破解“农村房屋面宽量大、房屋抗震等级不高、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一户多宅建新留旧、超面积建房、自搬户人居环境差”六大难题。

在改造过程中,西昌通过深入推进以改革破局、以改革提能等5个方面工作,全面摸清14.7万宗宅基地、44.6万余间农房基础信息,核定70497户土坯房大砖房改造任务,动员21549户农户参与,已完成改造16298户,拆除“一户多宅”房屋2023户、“未批先建”房屋1570户。

通过改造,西昌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从乡村规划来看,推动“退房傍山、还田于谷”,在河谷平原引导村民住宅建设向农村社区或集镇聚集,形成组团式生态化聚落空间和“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乡村新格局;在低二半山及丘陵地区形成“伴山而居、聚顶而立”乡村聚落风格,在高二半山及高寒山区形成“适度聚居、生态移民”散居格局。

此外,西昌大力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通过统筹规划农民住房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各类建设用地,解决耕地、建设用地双破碎问题,保障土坯房大砖房改造所需建设用地规模。全市已完成19个乡镇21万亩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16个。

据介绍,西昌市“统筹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 推进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改造”入选2023年度四川改革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