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西藏日报川藏线报道组
国庆节将至,康定市吉居乡打来电话,希望大家去乡里热闹过节,“一起跳锅庄,一起摆家宴!”在吉居乡,每年国庆是比春节还热闹的节日。
“村民感恩党和国家关怀,用真挚淳朴的方式庆祝国庆节。”乡长宋志慧说。
8月下旬,“向云端——寻路川藏线上的中国”采访组去了康定最后通路的乡村——吉居乡,探寻当地的变化发展。
地处偏远,唯一一条出乡路“改头换面”
吉居乡位于康定西南面,距康定城212公里。东临普沙绒乡,南靠九龙县上团乡,西、北连雅江县波斯河镇、牙衣河乡,西南通凉山州木里县,位于两州四县(市)交汇处。
进入吉居乡仅有一条路。其中,有50公里的乡道在高山峡谷之间,蜿蜒崎岖,时不时还有滚滚落石。
进入吉居乡的唯一道路白吉路(以前的情况)。 吉居乡供图
吉居系藏语译音,意为“幸福和谐之地”。然而,因为地处偏远,幸福和谐之地却因道路被困,吉居乡是康定公认的“最偏”乡镇。
“以前山高路远地偏,泥巴路再加上山势陡峭,到新都桥也需要一天,运输货物只能人背马驮。”宋志慧直言,出乡路仅一条,穷山僻壤一度成为吉居乡的标签。
吉居乡的改变,从路开始。
在吉居乡修路,绝非易事。因为地势地貌,道路总是修了断,断了修。特别是夏天,一场雨,松散的山体易垮塌,刚修好的路也走不出去。
2017年,康定下大力气,投入1.3亿元修整吉居乡乡道。夯实路基、硬化路面、铺设沥青、加固边栏……经过1年多的时间,50公里的乡道白吉路完工。
白吉路现在的情况。 吉居乡供图
路通了,货物运输也方便了。吉居乡基础设施建设立即上马。
盖房建屋、搭桥修路,路灯路牌、电线电杆……一系列建设风风火火开展,逐年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搭建太阳能路灯316盏、电力路灯20盏,厕所革命完成411户,入户路硬化率达95%,安全饮水提升改造全覆盖。
“生活生产的基础完善了,接下来就要大力发展经济。”宋志慧说,“要让村民都过上好日子。”
如今的吉居乡,家家户户住楼房。 周辉 摄
因路而变,经济产业如“雨后春笋”
以往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吉居乡产业发展受限,当地瓜果蔬菜皆是自产自销。“买进卖出都不方便,谁还想着发展经济产业。”副乡长格绒汪修一语道破。
随着道路改善,吉居乡产业也丰富起来。
格绒汪修的同学白玛率先起势。他利用家门口山坡地形,搞起了家禽养殖。白玛养鸡与发达地区规模化养殖不同,他家上千只鸡每天在山坡上自由活动,粮食饲料之外,还有青草、虫蚁补充,所产的鸡蛋自然不同。白玛每天定时将鸡蛋送到康定城区,“早有居民等着抢着买,完全不愁卖。”
因地制宜,与白玛靠山养殖不同的是,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各坝村,村民的产业之路是种植羊肚菌。
放眼望去,各坝村黑色的羊肚菌大棚成片。采摘时节已过,棚内的羊肚菌正在地里沉睡。几个村民正在耕地除草。
据悉,各坝村试种了80余亩羊肚菌,每亩产出600—700斤菌子,共收入约40万元。
各坝村支部书记张木塔介绍,因为现在路好走了,新鲜羊肚菌可以直接送往康定或成都,“能卖上好价格。”
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种植队伍。吉居乡打算扩大种植规模,向上级部门争取羊肚菌种植专业培训和资金帮扶,提高防风险能力。
除了羊肚菌,另一项“季节限定”的鲜货同样也在改变“出山”方式。
8月下旬松茸出产接近尾声。菜玉村村民阿让每天还能收到400—500斤新鲜松茸,“最近价格为每斤100元左右,上下浮动不大。”
松茸讲究新鲜。阿让收购松茸20多年。他回忆,吉居乡以前交通不便时,一两天才能将松茸运输到康定,鲜货变陈货,自然卖不起价格。“原先为了抢时间,有时会想办法,通过雅砻江上的溜索,把松茸运到对岸雅江县销售。”
如今,路便利了,生意更畅通,阿让收购松茸的同时,也做起了羊肚菌生意,收入渠道增加。开车收货、送货,第二天就能送到成都、昆明,“菌子新鲜,深受市场欢迎!”阿让高兴地说,“今年松茸我都收购了10万多斤!”
(记者 周辉 彭琦 王香香 琅珍 张思雨 兰珍)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吉居乡的蜕变,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示了偏远山区在国家关怀下,如何通过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激活沉睡的资源,唤醒沉睡的潜力,最终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图景。
吉居乡的故事再次证明了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偏远地区发展的重要性。良好的交通网络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白吉路的修建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出行条件,也为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吉居乡的家禽养殖和羊肚菌种植是因地制宜的典范,展示了如何利用当地资源推动经济发展。
随着交通的改善,吉居乡的农产品能够更快速地进入市场,这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机遇。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是吉居乡需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