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

藏着中国人的“顶流审美”

承载了过去生活与华彩的宝藏

历经岁月洗练

依旧熠熠生辉

今天,我们以9张图

打开铭刻千年历史的巍巍蜀道

感受《雄关古道 经纬中华——大蜀道上的天地人与中国精神》特展上的

东方顶流审美

商周,青铜器的黄金时代,璀璨夺目的三星堆青铜器代表了古蜀青铜文明的最高水平;以王权为核心的中原地区出产的青铜器物,则化身“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物”。

在三星堆沉睡三千年的铜人头像,属平头顶人头像,长着一张典型的“三星堆”脸。

粗眉立目,高鼻阔口,双唇紧闭,耳垂穿孔,面部神态温和,一看精神就很稳定,符合蜀人一贯松弛的精神状态。

重神权的三星堆集中力量发展神秘、夸张的造型艺术,蜀道另一边的关中平原,专注礼制文化建设,“列鼎列簋( guǐ)”制度尤为盛行。

铜簋,用于祭祀、宴飨时盛放黍稷等粮食。

来蜀道展“出差”的作宝彝簋,出自周人故里“西岐”,又有“青铜器之乡”美誉的宝鸡,血统纯正。

这尊作宝彝簋产自西周早期,为西周时流行的代表性器物——方座簋,分器身、方座两部分,作提手的鋬(pàn)上刻有大眼小兽,平添几分可爱,内底铸3字铭文:作宝彝 。

相较三星堆铜器的风格独具,中原食器作宝彝簋肃穆庄严,俨然周礼的坚定“维护者”。

岁月悠悠,千年后的大汉,“吉金”青铜走下神坛,转向实用主义方向发展,盘、尊、镜、熨斗等日用生活器皿比例大增,例如时人的“火锅”鐎(jiāo)斗。

弦纹马蹄足鐎斗,来自蜀道故道的一个重要节点——宝鸡凤县。

上有螭龙首曲柄,龙张嘴突目,昂首阔步,柄一足呈马蹄状,其余两足较短。

这尊鐎斗看着不显,其实是隐藏的汉朝日用界“多面手”,可作量器,可热酒、温食、煮饭,夜间巡逻还能敲击示警,一器多用的优秀代表。

熊熊烈火,缔造了独一无二的青铜文明;泥与火的碰撞,成就了最为绚丽多彩的结晶——陶俑。

历代陶俑中,浓缩了盛唐气象的唐三彩独树一帜。

包容开放的大唐,兼容并蓄、博采众长。自丝绸之路往来长安的西域商人络绎不绝。胡人成为当时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展现唐代多元族群面貌的胡人俑成为唐墓常见元素。

关中平原出土的唐三彩胡人骑马俑,整体釉色清淡、造型生动、光润自然,马上的胡人形态逼真,体态均匀,一如所处时代,生机勃勃。

同属西域主题,四川博物院藏三彩陶骆驼,形体健美,肌肉饱满,色彩明亮、层次分明。昂首挺立的骆驼身负鞍饰及货物,是唐代繁盛的中西贸易往来的见证,也是蜀地依托蜀道链接西域的佐证之一。

千年前,一支支往来中原与西域的驼队,成为了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

极尽绚烂的唐三彩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形神俱备的大唐石刻则着力镌刻存在于经典和想象中的世界。

隋唐时,石窟造像艺术沿蜀道扩展至四川盆地的腹心地带,内容更加丰富,并呈现出巴蜀地方特色。

出土自我国佛教史上的隆盛道场之一“成都万佛寺”遗址的菩萨头像,面部丰满,双眼微合,唇角微扬,似有笑意。

从不同的角度看,观音表情也不尽相同,妙不可言,这尊造像被誉为“东方美神”,是万佛寺造像艺术中大唐风范的代表作。

金器,美而不朽,大抵是所有器物中最耀眼的存在之一。宋明两朝金器,精巧雅致,美轮美奂。

清雅入骨的宋人,将视线转向生活日常,喜好拟仿各类花卉、瓜果制成金银器。

现藏于四川博物院的芙蓉花金盏体现了时人审美意趣,形制精美,线条流畅,花瓣错落相交。恰似一朵盛开的芙蓉,典雅自然。

明代金银器制作技艺进入高峰,以精微见长、繁复为巧、奢华为上,方寸之间异彩纷呈。

明代土司墓出土的山峰形人物花卉纹金后发钿,用单层金箔压印而成。“山顶”有自在坐人像、两侧各有一童子,又有双凤、莲花、菊花缠枝纹……极尽雍容。

由此,我们可窥得彼时蜀道沿线上负责治理西南的土司典雅精致、极尽奢华的生活一角。

青花瓷,中国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明代更是青花瓷烧造的兴盛时期。嘉靖年间,盛行用“回青”烧制青花瓷,釉色蓝中泛紫,造型丰富,更具表现力。

嘉靖朝制青花莲鹤纹素狮纽瓷熏炉,胎质细腻洁白,青花蓝中泛紫,满饰串枝莲和飞鹤纹,圆盖上的雄狮纽脚踏绣球,三兽形足狮头额上用青料写一“王”字,威风凛凛。

整体造型静中有动,富有生命力,情趣盎然。

除了上述这些美得令人震撼的文物,《雄关古道 经纬中华——大蜀道上的天地人与中国精神》特展最近还上新了一批精彩展品,等你来探索。

跟随它们,我们可以沉浸式感知文物之美,历史之美。

从名窑广元窑、龙泉窑、定窑烧制的瓷器看宋金时代的风华万象;透过江口沉银博物馆藏银印、银锭走进明朝末年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文化;跟随“武连听雨图”卷轴,体味清时文人意趣……

从左至右:

龙泉窑青釉五管瓷器  南宋   四川宋瓷博物馆藏

银瓶  南宋  南充博物院藏

广元窑黑釉玳瑁纹敞口瓷茶盏  南宋  四川宋瓷博物馆藏

【观展提示】

展览名称:《雄关古道 经纬中华——大蜀道上的天地人与中国精神》

展览日期:2024年7月28日—2024年11月3日

展览地点:四川博物院临展1、2、3厅

观展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

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