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青春耕耘教坛,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更是拨开前途迷雾、照亮心灵成长的引路人。 今年的9月10日是第40个教师节,四川日报资阳全媒体中心联合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共同推出《青春“引路人”》系列策划,听执教40年的教授讲述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感悟职业教育在时代浪潮中的新机遇;看年轻教师逐渐褪去青涩的面孔,用贴近学生的方式走进他们的内心……这些青春“引路人”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也是一群拥有共同使命的群体。今天,就通过他们的故事,开启一场爱与被爱的双向奔赴。
资阳观察 杨蜀丹
李叔龙教授是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今年是他度过的第40个教师节。做了一辈子的教师,李叔龙有怎样的心路历程?他分享了一个故事———邓小平的女儿曾问父亲:“2万五千里的长征是怎么坚持下来的?”邓小平用了三个字回答:“跟着走!”
“跟着走”是一种状态,也是对教育的追求。
1984年,李叔龙从吉林大学毕业,分配到当时的四川省对外经济贸易学校,从老师当到了校长助理。一直到今年8月,李叔龙正式退休,又返聘到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一职。
执教40年,李叔龙经历的学校在变,但他对职业教育的感情未变,李叔龙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才。
在他看来,职业院校的特色和质量是办学基础,培养的人才要适应社会需要,才算得上是一所合格的职业院校。而思政课是一门面向全校开设的必修课,如何让思政课与专业课相辅相成?李叔龙有一个观点:那就是思政课教会学生做什么样的人,专业课引导学生将来干什么事。只有地基打牢了,学生才能走向更加光明的职业未来,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
但在不少人看来,思政课偏理论,怎样讲好这门学科?“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课堂上,李叔龙常会向学生提出这个问题。他说,理论课就要以学生听得懂、喜欢听的方式,比如,在讲到一位伟人的事迹时,就需要掌握大量资料和故事,从他的一生、重要经历、家风故事等方面,塑造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才能引导学生油然而生出敬仰之情。
这就是李叔龙的上课风格——在讲台上要时刻充满激情,课程教学不能停留于书本上的文字,他总会以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和生动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勤奋、敬业、创新等职业精神。在他看来,这些精神品质将成为学生们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为他们成为一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不仅是要精课程,李叔龙还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他认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所有教师都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引导和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许婷就提到,李叔龙刚到学校时,就对年轻教师给出了建议——要加强日常学习,注重学历提升,积极准备职称评审,制定清晰的职业规划时间节点。此外,在李叔龙到任后的一个月内,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制度12项,对学校的发展愿景进行了规划,同时,还对学校的职称改革、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