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岭千里路,行途傲仰蓝天志。监督检查打虚假,入企帮扶助提升。全力以赴护环境,唯求日日见蓝天。”这首诗正是浙江省生态环保铁军在大气监督帮扶一线的真实写照。

2023年,根据开展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工作的要求,浙江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组织21个专业组参加了13轮次现场监督帮扶,派出执法人员、监测人员、行业专家共242人次。一组数据体现成效:全省各监督帮扶组共发现问题4788个,人均问题发现数超过20个,总成绩位列全国第二。

01

警钟长鸣,守牢底线

专业14组的全体组员经过近一天的舟车劳顿,终于抵达山东省聊城市。当晚,组员们就召开首次监督帮扶工作例会,开启监督帮扶第一堂课——组织课,并迅速成立临时党支部,部署开展监督帮扶工作。

“我们这个帮扶小组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代表的是浙江形象,也是生态环境部门形象,各位成员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明确此次监督帮扶工作目标,既要做‘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的执法者,又要做心怀企业暖心帮扶的服务者。要时时自省、警钟长鸣,守好廉洁底线、筑牢拒腐防线,全力冲刺,圆满完成此次监督帮扶工作。”专业14组临时党支部书记沈桂华说。

“组员们只有统一思想、严守纪律,才能确保监督帮扶工作得以有效开展。我们把临时党支部建设作为增强队伍战斗力、提升工作实效的重要抓手,各工作组进驻后,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监督帮扶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处处长徐金华介绍说。

每轮次进驻前,都会对全体组员开展行前动员、廉政教育提醒,为大家“提神醒脑”,并邀请参加过监督帮扶工作的优秀人员进行经验交流。同时,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分管领导亲自部署,召集各地市生态环境局领导、执法队队长召开专题会议,要求省监测中心、省环科院做好监测人员、行业专家和设备等保障工作。

02

提前研判,精细“备战”

在一座全然陌生的城市,如何合理规划检查路线?如何精准锁定违法行为固定证据?

早春二月,专业13组坐上前往河北省衡水市的高铁,开启为期两周的监督帮扶征程。在高铁上,组员们即纷纷进入“开局即冲刺”的工作状态,研究企业名单,梳理区域产业分布、重点排污企业、排污许可信息、在线监控数据等信息,大家发挥各自所长,纷纷建言献策。同时,结合国控在线数据平台数据,从重点名单中筛选出“问题企业”,制定检查方案。

第二天一早,专业13组来到此次帮扶工作的第一站——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在现场,大家按照分工,看资料、查现场、写记录、提建议,前一晚的“智囊研判”,极大提高了监督帮扶的精准性。

“进驻前,我们提前研判帮扶城市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特点,依托‘执法在线’全省执法干部库和行业专家库,筛选专精执法人员,强化省市联动,共同分析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提供的问题线索和任务清单,确定现场检查的重点和方向;进驻后,强化前后方协同,依托监督帮扶工作组联络群,及时沟通帮助前线同志解决问题困难。”徐金华介绍。

03

耐心检查,热心帮扶

在监督帮扶一线,浙江注重“人技结合”,通过精兵加利器,充分发挥无人机、PID和FID 检测仪、红外热成像气体泄漏检测仪等先进设备的作用,有效提升了涉气问题发现的精准性。

农历正月十六,专业14组的组员们背上行囊,带上检测设备,前往河南省安阳市开展监督帮扶工作。在当地某化学企业,经仔细排查后,组员吴梦倩在企业车间楼顶,发现了一根藏在顶楼处没有编号的排气筒。根据多年的执法经验,她敏锐地意识到,排气筒可能存在猫腻,随后立即使用挥发性气体红外热像仪进行监测,果然发现排气筒正在向外快速排放废气。在利用便携式VOCs检测仪对排气筒进行检测后,FID显示值高达3134.94ppm,PID显示值265.29ppm。

问题虽然找到了,但根源在哪儿?组员们在反复检查后,终于发现本应经活性炭吸附后通过RTO燃烧处理的废气,被企业接至楼顶排气筒直排入外环境。面对如此严重的环境违法问题,专业14组连夜进行现场勘验并做好询问笔录,将证据固定。

在“点穴式”监督检查的同时,浙江还开展“有温度”的帮扶指导。

在陕西省咸阳市,专业7组在当地一家保温材料制品企业检查时,发现企业烟气在线监测系统冷凝器温度异常。组员们与运维人员一起耐心核实故障原因,摸清故障起始时间,最终判定冷凝器温控模块故障,导致冷凝器内部被冰块堵塞,进而影响在线监测系统正常采样。帮扶组现场反馈问题并指导问题解决,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你们这次监督帮扶真是认真仔细。”

下一步,浙江将继续把大气监督帮扶作为重要抓手,在优化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效能、规范执法行为、锻造执法铁军等方面持续用力,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

来源:中国环境报

编辑:张韵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