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文/图
“大家看这片机插秧的水稻长势,和人工插秧的有什么区别?”9月4日,在汉源县九襄镇新阳村的水稻基地,任万军指着一片机插秧水稻向种植户发问。这是一场机插杂交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观摩会上的场景。
任万军正在讲解机插秧栽培技术。
该示范片位于万亩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去年以来,四川水稻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首席专家、四川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任万军及其团队,在这里开展丰产优质宜机插水稻新品种展示与杂交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
●高产关键点:
机插提高种植密度
水稻田里青黄相杂,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一些生育期差异,有的品种叶片已经枯黄,有的还保持青翠色。“种得密,穗子又多,产量肯定高。”新阳村村民张宪对示范田里水稻的高产表现很认可,他早早来到现场,等着专家们揭秘高产秘密。
“目前水稻产量基本定型,从掌握的情况来判断,示范片水稻产量普遍比较理想,部分田块最高产将突破1000公斤。”任万军分析,今年能获得高产的原因很明晰,就是通过机插秧技术提高了种植密度,每亩从8000穴左右提高到12000穴以上。同时肥水管理技术到田率高,从而保证了高产。
机插、机收等机械化生产技术,在成都平原等水稻产区已经相当普及,但在汉源仅处于起步阶段。汉源县农业农村局花椒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胡文介绍,汉源海拔多在900米以上,属于典型山区地貌,在水稻种植上主要依赖人工。
去年,任万军团队将机插秧、机收技术带到了汉源,让汉源水稻机械化生产实现零的突破,今年机插秧面积达到上百亩。“机插秧能有效解决劳动力短缺的现实问题,还能大幅减少用工成本,提高单产。”任万军说。
白西富是汉源县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去年他率先尝试机插秧技术,当年机收测产中每亩产量达到902公斤,大大超出其往年种植水平。自此,他成为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坚定拥趸。
●品种是基础:
推广高产宜机插品种
良种是高产的基础。 今年示范片种植的“川康优2115”“川优6709”“深两优粤禾丝苗”等水稻新品种,均为高产优质宜机插品种。
以“川康优2115”为例,该品种与长江上游种植面积最大的超级稻品种“宜香优2115”有着共同父本,任万军介绍,与后者相比,“川康优2115”在抗倒性、丰产性上更突出。
汉源县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罗晓莲介绍,在去年九襄镇的百亩高产连片示范中,“川康优2115”表现突出,得到了种植户认可,今年在全县推广超过5000亩。
无独有偶的是,就在该观摩会举行的前两天,农业农村部委托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省内外专家,对九襄镇清泉村和河西村的三个百亩连片高产示范片进行测产,其中“川康优6308”亩产量达到1039公斤。
罗晓莲介绍,百亩连片高产示范片是由散户采用成熟的超级稻生产配套技术种植,对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因汉源具备气候、土壤等方面的优势,不少具有超级稻潜力的品种,会选择在这里进行百亩方测产验收,以及超高产攻关。
汉源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10多年来,在汉源进行百亩方测产验收的超级稻品种达到12个,其中就包括“明星”品种“宜香优2115”,以及近两年的“新秀”品种“品香优秱珍”“川康优2115”等。
在汉源,创高产不是一件新鲜事,当地种植户轻松就能实现750公斤以上的亩产量。这是汉源气候和土壤所决定。任万军认为,正是因为汉源有这么好的生产基础,所以更要发挥好优势,当前汉源的薄弱处就是机械化,提升机械化对产量贡献的潜力巨大,“机插秧就是很好的突破口。”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