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生金,“智”绘未来。

近年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西平镇作为首批绵阳市乡镇抓产业促推高质量发展激励试点镇,以“一区一园一新城、三山两水一古镇”为蓝图,以“四态融合”的新模式为引领,不仅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乡村振兴的“镇”能量喷薄而出。

以农为本,深 “耕” 细 “作” 绘新景

乡镇发展,农业为本,产业为基。

西平镇的发展轨迹,是一幅以农业为核心,产业多元化并进的振兴图景。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种植环境与气候条件,这里孕育了花生这一金色产业,不仅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更将这一产业打造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2021 年,省农科院培育的 “蜀花 9 号” 花生品种成功引入西平镇。这种中粒型珍珠豆高糖低脂红花生品种,口感柔软多汁,营养价值丰富,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 “水果花生”。

麻石桥村党总支书记陈秀蓉介绍道:“相较于传统花生,‘水果花生’鲜品市场价格高出 0.3 - 0.5 元 / 斤,干品价格提升 20%,亩产量大约增加 200 斤,很受市场青睐。”

可观的经济效益,让西平镇看到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然而,面对丘陵地势的限制,机械化作业的难题一度成为制约花生产业发展的瓶颈。

面对难题,西平镇积极寻求破局之道。通过引进并推广先进的机械设备,实施绿色高效的种植技术,成功实现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为种植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种植户李能感慨道:“以前,我们三个人一天才能点上一亩地,收花生要十几个人,现在用机器,二三十分钟就可以搞完,每亩能节约成本 200 - 300 元。”

在现代农业集约发展道路上,西平镇凝心聚力,多措并举。通过多元化土地整治,盘活闲置资源,强化主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了农业特色产业的提质增效。如今,西平镇已形成了精品花生、“水稻+”及“玉米+大豆”的多元化农业格局,种植规模超过 6 万亩。建立了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服务范围覆盖 7 万余亩土地,打开了“致富门”,也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翅膀。

工业赋能,引“凤”促“工” 焕新生

在农业领域快速发展的同时,西平镇也依托其便捷的区位优势将目光投向了工业领域。通过积极招商引资,盘活闲置资产,让工业经济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绵阳市蜀奇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09年的企业,作为由当地政府精心引进的龙头企业,蜀奇食品专注于香酥花生和香瓜子系列产品的生产,不仅在当地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更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引领了农业与工业的深度融合。

据悉,企业与当地合作社、花生种植户签订协议,以高于市场价的方式进行统一收购,不仅确保了企业原材料的稳定供应,更极大地激发了农户的种植热情,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共赢。

企业负责人唐作凯说:“我们不仅收购花生,还联合省农科院,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为种植户提供品种选择、种植技术等方面的服务,这也进一步保障了种植户在产业发展中的利益最大化。

据悉,这种 “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在西平镇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条,还加速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了镇村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为了进一步实现工业转型,西平镇充分盘活闲置资产,为招引工业企业“筑巢引凤”。面对原凯河镇机关办公场所因行政区划调整而闲置的现状,西平镇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入了四川东涛食品有限公司这一“新凤”,进一步带动了工业经济,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四川东涛食品有限公司会计罗廷说:“我们生产的烧烤系列的串联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销往全国各地。我们企业重视本地化用工,已经累计解决当地 200 余人的就业问题。”

“在这里上班真的很方便。”工人刘芙蓉更是对这份工作赞不绝口:“我们车间采用的个人计件制度,工作轻松,而且时间上就比较自由。”

除原凯河镇机关办公场所外,西平镇还对辖区的闲置厂房、学校等进行整合,先后引进安吉纳鞋厂、蜀奇食品等诸多企业,让 “老巢” 栖 “新凤”,带动群众就近就业 3000 多人,实现工业总产值 2.3 亿元。

除了整合农业工业资源,西平镇还充分挖掘当地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让西平在出圈中更加出彩。

文旅相 “融”,出圈出彩绽新辉

走进西平镇的广东会馆,一场别开生面的 “西平王婆・表姐说媒” 活动正在火热进行。来自西平本地与绵阳其他区县以及周边的单身青年、游客欢聚一堂,共同感受这场充满趣味与温情的盛会。

游客张艳玲兴奋地说:“今天无意中来到西平镇相亲现场,我觉得这个活动办得非常好,也符合时代的发展,也契合老百姓的心理需求,这个活动办得非常好,我为这次活动点赞。”

在这片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土地,西平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以其独特的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吸引着八方来客。近年来,通过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科学规划利用当地文旅资源,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为游人带来了欢乐的同时,更成功地打响了西平镇的文旅品牌,带动了当地旅游消费,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西平镇的美丽与魅力。

西平镇党委书记刘春华表示:“我们将继续深挖当地文旅资源,创新活动形式,让文旅相‘融’之路越走越宽,在出圈中更加出彩。”

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展新貌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将高科技手段融入乡镇基层治理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西平镇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整合“慧眼工程”等科技资源,以科技赋能基层治理,不断提升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

在西平镇的 “应急广播指挥调度中心”,工作人员通过 “雪亮工程” 云系统。只需透过显示器,便能实时掌握该镇各主要道口、各村(社区)关键区域的动态信息。一旦发现问题,他们便能迅速通过应急广播进行劝导,并调度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此外,该中心的“慧眼工程” 云系统,更是将监控的触角延伸至了村民的家中乃至房前屋后,实现了对村居环境的全方位、全天候监测。

西平镇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办工作人员谌礼蓉指着显示屏向记者介绍道:“画面上的绿色小点就是各个监控设备所在的区域,共 5600 多个摄像头。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画面观测到各村人居环境、森林防灭火、社会治安、产业发展等情况,发现有问题,可以迅速安排当地工作人员作出处理。”

近年来,西平镇将全镇智能监控系统并轨接入 “智慧西平” 信息平台,通过整合并共享数据,足不出户便解决镇内大小事,累计识别各类风险隐患 600 多起,处置率达 99.8%。

面对幅员面积大、人口多、治理任务重等现状,西平镇主动聚焦人口空心化、矛盾纠纷常态化、群众需求多元化等镇域社会治理末梢 “最后一公里” 难题,锚定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蓝图愿景,推进 “微网实格” 与 “智慧西平” 双向赋能,进一步筑牢城乡安全底线,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农业、工业、文化旅游的融合,推动了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乡村面貌的焕然一新。这股强劲的“镇”能量,不仅是打开乡村振兴新篇章的金钥匙,也让我们的乡村更加美丽、富饶、和谐、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