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亚宁  《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陈贤凤 张微微

崇州市十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基地。供图/崇州组

王志全是个“职业老农民”,也是个“新农民”。说老,是因为他是崇州市首批农业职业经理人,是有名的种田“老把式”;说新,是说他现在不仅会种地,更会“智慧化”种地。

改变,是从女儿王伶俐回乡当农业职业经理人开始的。

如何把地种好,“新生代”农业职业经理人王伶俐有自己的想法: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所以她创业的第一步,就是贷款买了4台插秧机。起初,王志全对女儿的举动不以为然,于是两代农业职业经理人决定分田种植,用种植结果“论高低”。比试后,王志全不仅心服口服,还当起了“慧”种地的“新农民”。

崇州是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发源地,也是“天府粮仓”成都片区重要承载地。2010年,为解决农业生产中“谁来种地、谁来经营、谁来服务”的难题,崇州市探索形成“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农业共营制”。2017年,“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也成为崇州市持续探索的重点。王伶俐和她的父亲,正是这一探索的见证者、受益者。

“新生代”农业职业经理人有何新变化?如何培育用好“新生代”力量?持续关注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迭代升级,记者深入崇州市,进行了观察。

“新生代”,“新”在哪?

更多地依靠新理念、新技术

走进崇州市道明镇红旗村,沿着季崧林登山步道拾级而上,不一会儿,一片树木葱郁的林地便映入眼帘。在林地间,谢娇一边拨开茂密的草丛,一边低头查看黄精、白芨等中药材的生长情况。

谢娇和王伶俐一样,是个“农二代”。不同的是,谢娇既是农业职业经理人,也是林业职业经理人。

谢娇的父亲谢志成是崇州市首批农业职业经理人,他成立的崇州市道明志成土地股份合作社(以下简称“志成合作社”)规模越来越大,根本忙不过来。于是,2013年,谢娇辞去稳定的工作,回乡发展。

第二年,谢娇通过考核,取得农业职业经理人证书,并参与到志成合作社的日常生产、管理中。刚开始,谢娇没少和父亲发生“矛盾”。

“传统的种植模式投入高、回报低。”在谢娇看来,将企业化管理、机械化耕种、电商销售和功能产品开发等新理念、新技能引入到志成合作社势在必行。但搞传统耕种是把好手的谢志成,对新理念、新技术缺乏了解,发展的积极性不高。

后来,看到谢娇推行的“稻鱼”“稻虾”立体种养模式亩产效益提高了近5倍;采用的“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耕、种、管、收、加等各环节托管服务,助力志成合作社年收入超过200万元,谢志成得出结论:“搞好农业,不仅要会种地,还要懂管理和经营。”

2016年,为破解林业发展“经营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服务跟不上”等难题,崇州市将“职业经理人”引入林业领域。同年8月,谢娇成立季崧林地股份合作社,利用林下的闲置土地种植中药材,成为一名林业职业经理人。几年间,谢娇主动拥抱市场,借助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起山林特色民宿、餐饮和露营等新业态,不仅赋予了林业经济更大活力,还让当地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在崇州,像谢娇这样在经济合作组织中从事生产组织、设备作业、技术支持、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管理服务的人员,被称为“新生代”农业职业经理人。

“新生代”农业职业经理人“新”在哪?崇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天府粮仓功能区党委委员刘波道出关键所在:“农业职业经理人是基于农业产业发展需求而产生的,随着农业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迈进,‘新生代’农业职业经理人既要懂农业产业特点和生产技术,还要懂管理、懂经营、懂市场,更多地依靠新理念、新技术、新思维去发展产业。”

如何安心深耕、扎根?

好标准畅通职业农民发展渠道

8月22日,处暑,崇州市广袤田野里的稻穗闪着金色光芒,进入了丰收时节。在崇州市万茂欣欣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万茂合作社”)的烘储中心,一台台粮食烘干机正轰隆隆地“卖力”运转。

“万茂合作社现拥有各式农机100余台,能为种植户提供从育秧到烘干、收购的一条龙服务。”在烘储中心,万茂合作社创始人舒星宇一边检查稻谷的烘干情况,一边告诉记者,“此前,我向银行申请到300万元的贷款,享受到了50%的减息,帮我缓解了购买农机的资金压力。”

舒星宇尝到的甜头,源于崇州市出台的农业职业经理人职称评定体系所释放的政策红利。

引进人才是开始,留住人才是关键。怎么让“新生代”安心深耕、扎根?刘波直言:“好的制度标准决定了优秀的农业职业经理人能够潜下心在领域内深耕,也决定了他们能扎根崇州。”

2022年,崇州市不唯学历、年龄、奖项、论文,畅通职称申报渠道,建立起农业职业经理人初级、中级、高级分级认定制度。“我们对取得职称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在金融服务、养老保险补贴、评先树优等多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刘波说。

职级越高,享受的优待更好、更多。对于这一点,崇州市朋文家庭农场(以下简称“朋文农场”)创始人代朋深有体会。

2017年,代朋辞去待遇优渥的工作,回到家乡崇州市,从岳父手中接过川派盆景贴梗海棠制作技艺的“接力棒”。没几年,代朋经营的朋文农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贴梗海棠规模化种植和编艺产业的“产、供、销”体系,产值达千万元。

2022年,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代朋,在当地政府推荐下,被直评为中级农业职业经理人。今年,代朋因在2023年荣获“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和“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盆景园艺类)”称号,又被直评为高级农业职业经理人。

朋文农场可享受100万元无息贷款、被推荐参加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个人参加养老保险财政补贴12%……一项项真金白银、切实可行的奖励措施,让代朋坚信“回乡创业是正确的选择”。

用好职称评定“指挥棒”,让农民有平台显身手,但并非一评了之。为让“职业农民”工作有干劲、发展有空间、事业有奔头,崇州市持续在顶层设计上发力:2023年5月,探索出台《崇州市乡村振兴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今年正式出台《崇州市乡村振兴人才评价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崇州市激发乡村人才活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八条激励措施》,初步建立起专属乡村人才的“定标—评人—惠才”机制,进一步打通乡村人才成长成才通道。

6月27日,代朋被认定为“崇州市乡村振兴高级人才”,可享受崇州市对应人才专属礼遇,包括政务事项专人专办、公立医院绿色就医等29项专属服务事项。

既厚爱,也严管。今年6月,崇州市农业农村局印发的《农业职业经理人评价管理办法》明确提出,每两年对经认定等级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开展一次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其证书等级进行调整,对考核不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取消等级资格、收回证书。刘波说:“动态等级评价能强化农业职业经理人危机意识,促进人才队伍进退有序。”

王伶俐驾驶喷杆式喷雾机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供图/受访者

评上职称后怎么用?

新的举措推动实现“人尽其才”

这段时间,舒星宇比以往更忙碌了。“田间地头的事基本上了轨道,还有两件更重要的工作要去完成。”舒星宇告诉记者,一件是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他争取能早日被党组织吸纳;另一件是他刚被聘为大划镇崇镇村村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需要思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事宜。

给农民评职称,就是要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5月,崇州市又有了新动作:选育100名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带头做给村民看、领着大伙干。

“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主要负责参与农村集体经济实体的规划、建设、管理及运营,是带动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一支重要力量。”刘波对记者说,目前崇州市已逐步开展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的培训和招聘工作,招聘信息一公布便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层层筛选后,岗位竞争比仍达到1︰5的激烈程度。“目前更倾向于选择有丰富农村工作经历并取得相应实绩,能对应聘村(社区)提出具体发展规划的乡土人才。”刘波说。

探索,不止于此。和舒星宇一样,高级农业职业经理人、崇州市乡村振兴特优人才王伶俐也多了一个新身份。

今年3月,全国首个以职业农民党员同志为成员的崇州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党委成立,下辖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3个党支部。经过选举,王伶俐当选为崇州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党委书记。

王伶俐的当选并非偶然。近年来,她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运营农业合作社,带动和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0余人,实现7000亩土地全机械化种植。不仅如此,她还坚持“传帮带”,助力其他合作社粮食增产丰收。

当选农业职业经理人党委书记后,王伶俐更是心中有数:“有了党组织,就有了引领农业职业经理人事业共同发展的主心骨,为进一步增强农业职业经理人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动力提供了组织保障。”

最近这段时间,崇州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党委正组织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外出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王伶俐说:“下一步,我们要发挥好党员的示范带动效应,推动乡村产业有序发展、逐步壮大,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

农业职业经理人代朋在修剪罗汉松盆景。供图/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