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9月3日,在海拔3600米的甘孜州理塘县蔬菜生产基地,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办、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承办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三区三州高山蔬菜产业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示范”现场会,展示了项目组集成创新的川西高原萝卜绿色增效关键技术和模式。

会上,现场会技术总负责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苗明军现场介绍了萝卜新品种引选与评价、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及土壤调酸补钙技术等研究应用情况。课题执行主持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闫妍对高山萝卜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模式进行了专题汇报。

“我们引进筛选出了‘春帅198’‘川萝2号’‘秋红1号’等6个适宜鲜食、加工、机械化采收等不同需求的品种,长白萝卜产量比对照品种‘颜如玉’提高10.5%以上。”苗明军介绍,这些新品种有效解决了当地萝卜生产品种单一、易先期抽薹、上市时间集中等问题。

除了引进筛选新品种,该项目还在解决土壤酸化、专用生物降解地膜、农机农艺融合、改善土壤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据悉,该项目集成优化高原萝卜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及土壤调酸补钙技术,解决了连作土壤酸化引起的萝卜表皮“黄化”商品性下降等问题。通过研发出高海拔地区抗紫外线专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覆膜后可使萝卜采收期提前7天以上,肉质根地上部分比例提高约12%,机械拔取力降低约30%,提高了机械化采收效率。促进了农艺农机融合,克服高原萝卜机械化采收难题,较人工采收效率提高15倍;优化集成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和配套机具,实现耕整地、施底肥、起垄播种、植保、采收等生产环节的机械化。

在土壤质量方面,研发了萝卜田间尾菜原位资源化利用技术,解决了尾菜滋生病原微生物、污染产地环境等问题,提升了土壤质量。

课题组主持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于贤昌研究员介绍,在甘孜州理塘县地示范应用中,该高原萝卜绿色高效生产模式与当地常规生产模式相比,产量增加17%以上,化肥减施15%以上,亩节本增效600元以上。

专家们对现场会展示的技术成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一致认为,示范的萝卜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和模式,实现了川西地区萝卜的绿色高效生产,对于巩固和拓宽四川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