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峨边彝族自治县将迎来40岁生日。不管你出生在峨边,还是曾在峨边生活和工作过,来了就是峨边人!与峨边就会有故事!照片中的你,就是故事的主角。快来发布老照片,跨越时光的距离,跟我们一起寻找峨边故事,留住峨边记忆!
近日,峨边彝族自治县县庆40周年“寻找照片中的你”征集活动后台,收到一组照片和文字介绍,讲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民族教育的艰辛与坚守,照片主人公叫田玉祥。
1963年,田玉祥(后排右一)和他的同事们
“一乡、一校、一师、一班、一钟、一支课铃、一枚公章、一盒印泥、一间旧房”,这是田玉祥刚参加工作时,洪溪县勒乌区勒乌乡海拔最高2401米的马井乡小学(位于现峨边彝族自治县勒乌乡马井村)”的全部家底,戏称“九一”小学。
1958年,田玉祥被分配到马井乡小学。当时,该乡隶属凉山州洪溪县,条件艰苦,办学条件很差,1959年春该乡撤并。田玉祥回忆:“由于乡被撤并,乡上近50名干部职工相继撤离,所以每天就是我茕茕孑立形影相吊。1959年到1962年,学校相继补充了4名教师,后来因当时政策原因纷纷离开,又只剩下了我一个人。”
1968年,田玉祥和刘桃容办理结婚证后留影
从1958年参加工作到1973年,田玉祥在马井小学默默躬耕了15年,把青春献给了这片大山。当记者问起任教期间最难忘的是什么,他说,就坚持做了几件事:
接送学生:1959年夏天起,川南林业局在校址以上筑堤蓄水,每天上午9时和下午5时开闸放水运木料。山峰1队2队近20名学生要赶到这两个时间前半小时上学和放学。否则,就要去绕6倍远的山路。所以要接送学生过河,背着小的孩子涉水过河。
送教上门:由于条件所限,有些孩子难以来到学校。约定好时间和地点,每天头顶星辰步行约5公里,去给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语文、数学课。
勤俭节约:1968年9月妻子亦调来马井小学从教,3个孩子都出生在马井。冬天基本吃不上青叶菜,当时的粮食肉类也有计划,必须省吃俭用。煮饭、烤火的柴禾也要自力更生,有时下着鹅毛大雪还要去打柴。
“我曾经也是一位失学的孩子,最后获政府保送,让我完成学业,成为一名教师,1958年我主动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从此坚守民族教育一线。”田玉祥感慨道,回望这段经历,虽然艰苦,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学生们也很争气,为当地发展作出了贡献。
2024年8月,田玉祥和刘桃容夫妇留影于成都
1973年,田玉祥调到西河小学任教。1984年,因工作需要,调到峨边县文教局工作,1997年7月退休。他在峨边从事民族教育40个年头,将一生奉献给了民族教育事业,也收获了很多荣誉。
“ 退休后,我回过几次峨边,也到过勒乌乡,到过马井,沿线的学校是一道靓丽风景,真的今非昔比!我算是峨边民族教育的经历者、见证者,祝愿峨边的教育越来越好!”田玉祥说。 (吉友向阳 阿左挖提)
征集规则
1、老照片可以是工作照、生活照、游客打卡照,可以在田间地头、老学校、老厂区......只要照片中有本人入镜,有独特回忆即可;
2、若本人在峨边,提供老照片的同时,可重回老照片现场拍照,并将新老照片同时发到指定邮箱;若本人不在峨边,可提供本人最新照片,小编助力“重游”峨边;
3、参与者在上传照片的同时,提供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以便主办方与您取得联系。
投稿方式:参与活动的观众需将照片打包,上传至峨边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官方邮箱ebdsxw@163.com2.请附上内容介绍,内容介绍包括照片拍摄时间、地点、拍摄场景,并简要介绍你与峨边的“独家记忆”,留下联系方式。
参与奖励:所有参与者都可获得峨边彝族自治县县庆纪念文创品;参与者还有机会获得峨边彝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庆祝展演大会入场券。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