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食品成为了许多
注重生活品质人群的心头好
在三台
大家还不知
我们早已实现有机食品自由!
8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举办了2024年全国“有机产品认证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上发布了2024年度“有机产品认证区域化建设强企强链强县”入选优良案例,我县名列其中。
众所周知,我县生态环境良好,特色农产品众多。2020年起,我县就已成功创建“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并以此为契机,紧紧围绕以粮油、生猪为主导,麦冬、蔬菜为特色,现代种业为支撑的“221”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有机产品认证”为牵引,坚持“顶层设计、组织保障、政策激励”,大力推广联合经营产业发展新模式。
经过多年努力,我县走出了一条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的高质量农业发展道路。
有机食品,绿色种养是关键。
长期以来,我县立足产业发展实际,深入推广“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生态发展“新理念”,积极探索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绿色发展“新模式”,全面开启种养循环的立体发展“新业态”。
在八洞镇鹤嘴村“稻虾共养”基地里,黄绿相间的水稻连绵成片,如果停下脚步,埋头往田间看去,可以看见一只红色的小龙虾苗在田间爬行。据了解,这批小龙虾将在9月下旬、水稻采收之前打捞上市。
“我们现在采用的是育养分区,稻虾共生模式,这种模式通过“虾吃虫、粪肥田”的方式,做到稻田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既提高了稻谷和水产品品质,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真正实现‘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看着即将收获的小龙虾和水稻,基地养殖户谌世田喜笑颜开。
依托八洞镇的生态环境优势,谌世田流转土地500多亩,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进行规模化经营,基地稻虾共作每年可收获3批小龙虾,每亩可稳定产出200-300斤小龙虾,水稻亩产600-800斤,年产值可达80万元。同时带动周边10余名群众就业,人均年收入达4万余元。
谌世田除了自己发展绿色种养,他还向周边农户传递有机生产理念,示范带动使用有机肥及农业废弃物,推广生物、物理技术防治病虫害,既减少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系统平衡,又推动了当地农业的绿色转型。
很多人可能要问
有机农产品不用肥料怎么能长那么好呢?
谁说不用肥料了
只是三台的种植户
都已经进入到了next level~
庄稼的绿色“营养餐”——有机肥
成为了种植界的新宠
在三台县麦冬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这里开启了“大循环”种养模式。
园内涵盖麦冬、生猪两大主导产业,每当麦冬和玉米收获后,农户们便会将废弃的麦冬苗和玉米秸秆打包好,运往绵阳明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回收,该公司会将其制成青黄贮饲料来饲养园内的3000余头种猪。
而对于园区内的畜禽粪便和农产品加工废料等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四川活升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便会将其“变废为肥”。该企业与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研发出了一系列高效微生物菌剂产品,如“聚谷氨酸”等,这些菌剂的投入极大地提升了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和作物的生长条件。
“今年是第二年使用生物有机肥,以后也会继续使用。”种植大户刘顺洪在芦溪镇种有400多亩小麦、油菜和水稻,成为了这场绿色革命的见证者,对于有机肥的成效他非常满意,“自从改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地变得更加肥沃,基本不用化肥了,而粮食产量却逆势上扬,每亩地能多收100至200斤。”
有机食品产业的不断发展,不仅让群众吃出健康,也让大家玩得尽兴。
近年来,三台将“有机农业”与“乡村旅游”相融合,依托有机认证获证主体,建立青少年农事科普体验、乡村旅游、文化宣传、农旅研学等基地6个,打造三元菜花节、鲁班文化旅游节等特色乡村旅游品牌10余个,吸引各地游客数十万人。
科技支撑、龙头带动、绿色种养循环……如今,三台的农业正不断转型升级。目前,全县有机基地总面积增长 17.5%,其中有机种植增加 299.49 公顷;通过打造“涪城麦冬”“台沃香米”“鲁班花鲢”“穗多香鱼虾米”等企业品牌,形成了“有机产品品牌+企业自有品牌”的品牌发展矩阵,将全县的有机稻米、有机小龙虾、土鸡、土鸭等土特产品推向社会,有机食品产业产值从4400余万元增加到 2.5 亿元,带动1.2万人就近就业。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