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活动现场。洛绒尼玛摄。

川观新闻·甘孜观察 洛绒尼玛

“岗位多,环境好,白玉县给我们提供的服务平台真不错。”8月28日,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2024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专场招聘会暨优秀创业项目展示活动上,80余家企业参会,提供1000余个就业岗位,吸引了400余名求职者前来应聘,各参聘展位前人头攒动,招聘活动,达成初步试录用应聘者150余人。

重点群体稳,则就业大局稳。做好农牧民、脱贫人口、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是稳就业保就业的重中之重。

稳字当头,砥砺前行。据了解,今年以来,白玉县人社部门全面落实促就业、稳就业、保就业的各项政策,稳步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1月至8月,白玉县通过设立片区就业咨询服务平台、举办专场招聘会活动,帮扶重点群体就业1.9万人,同比增长5%,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开创“就地就近就业”工作模式,吸纳519名当地群众实现就在本县参工参建。

实现家门口就业

幸福“稳”得住

近日,记者走进白玉县河坡镇,耳畔响起了叮当叮当的锻造声。进入该镇的几间手工艺工坊,每间都有几位匠人全神贯注地锻造各种金属工艺品。

河坡镇,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西北部。河坡金属锻造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风格独特,工艺精湛,素有“中国藏族金工艺术之乡”的美誉。截止8月,该镇共有217间手工艺工坊,这些工坊还承载着农牧民实现就近就地就业的功能。

河坡镇金属锻造工坊是该镇吸纳当地人才就近就业人数最多的工坊,最多时有3000余人就业,每人每个月至少有5000元的“高收入”,除此之外,工坊接到大订单时还有10%的“高补贴”。

扎西就是金属锻造工坊吸纳的本地农民之一,他是工坊锻造的工匠,去年给工坊接到几个制作金马鞍的“大单”,去年收入就达15万元。

而以前,扎西在成都等地四处打工,工作不稳定、收入不稳定,从没想过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个高工资且稳定的工作。他告诉记者:“以前到处打工,但是由于没有手艺,就没有收入高的工作,如今学到手艺就让自己慢慢安稳下来了。”

据白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德兴介绍,近几年,白玉县加大对无专业技能的农牧民等就业困难特殊群众技能培训。截至目前,今年该县邀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教师到乡镇,根据乡镇实际产业构成情况、受训人员意愿,因地制宜开展了9期不同专业的技能培训,让类似扎西情况的受训农牧民群众,学到手艺,拿到相应的资格证书。并且,人社部门向本县企业摸底用功需求,同步向他们推介当地人才。

“我现在通过培训,就能制作一些简单的手工锻造工艺品。”同样来自河坡片区的丁则战斗也通过培训学到一门手艺,端稳了自己的“饭碗”。跟扎西不同的是,丁则战斗是通过该镇的技能大师工作室,非遗传承人地教学下成才,并在该工作室就近就业。

据悉,近几年,该县还利用培育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形成以传承藏民族手工艺为主线,衍生相关服务为支撑的“师徒传承+居家灵活就业”模式,形成了技能培养人才、“致富带头人”带动就业、人社部门提供就业创业支持的模式。

从四处找工作到在家门口获得稳定的收入,白玉县人社部门从群众“就近就地就业”的实际和愿望出发,积极培育市场主体,通过白玉特色优势产业,全力开发就业岗位,增强企业吸纳当地劳动力的比例。

各参聘展位前人头攒动。洛绒尼玛。

就业创业有活力

幸福“靠”得住

大学生是就业重点人群,为“照顾”好高校毕业大学生,白玉县人社部门工作人员进村入户,“一对一”精准服务,动员高校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积极创业”,并科学设立吸纳就业能力强、岗位技术含量高的见习基地,合理安排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激发他们创业就业的激情和活力。

记者来到白玉县一只酸奶牛饮品店,该店铺负责人四郎曲珍正在店内制作饮品。

2020年大学毕业后,四郎曲珍回家乡谋划她的事业,于2022年6月开设了一只酸奶牛饮品店。虽然刚毕业有创业冲劲,但由于创业成本巨大,刚租下店铺,四郎曲珍的“荷包”就捉襟见肘,创业之路举步维艰。

直到后来,白玉县人社部门主动介入,通过各类招聘活动及创业担保贷款帮她解决招聘工作人员和工资发放的难题,还在白玉县2024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专场招聘会暨优秀创业项目展示活动上,作为高校毕业生代表上台领取了1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四郎曲珍说:“一只酸奶牛饮品店慢慢发展起来,白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给了很多帮助,他们给予我的关心,让我在家乡实现创业梦的信心越来越坚定。”

白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对接企事业单位,通过微信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发布招募招聘公告,为更多的未就业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其中,白玉县传统唐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就是白玉县人气最高的见习基地之一。

四郎让布是白玉县传统唐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一名唐卡销售经办人员,年初回到白玉县四处找工作的他,看到白玉县传统唐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招聘公告后顺利应聘上岗。“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工作,因为家人需要照顾回到家乡,现在这份工作工资稳定,还能为保护和传承当地非遗贡献一份力量,这让我更有动力,干得很开心。”

据了解,白玉县传统唐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80%的工作人员是高校毕业大学生,于2023年5月成立至今接受见习人数达15人,成为白玉县“优秀创业企业”“优秀见习基地”。

在白玉县,像白玉县传统唐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一样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企事业单位有47家,公开招募见习人员200余名,兑现就业见习补贴200余万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这些见习基地会根据“省级就业补助资金全额落实、见习用人单位相应补助”原则,按相应规定,对新成长劳动力每人进行1000元的招工补贴,不仅缓解了县域就业压力,也减轻了企事业单位资金负担,让减少失业、促进就业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了坚实的“依靠”。

就业服务有保障

幸福“留”得住

有了可靠的制度和稳定的资金保障,白玉县人社部门推动各项就业政策的落实更是一个人都不能落下。

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兜底帮扶是推动就业创业的重点工作。在白玉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丰学兵手中,记者看到了一张白玉县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访问登记表,这张表上明确记录着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索郎的详细信息,还有工作人员回访就业情况的详细过程。

“打了四次电话,前几次他都在家照顾母亲并放牧,后来通过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给他推荐了县民政局的公益性岗位,今年3月份正式上班了。”

丰学兵说,索郎是2023年毕业大学生,唯一依靠的母亲因病无法外出务工,毕业后索郎承担起家庭重担,一边帮母亲放牧,一边找工作。2023年像索郎这样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共有15人,人社局要对每个人进行不少于4次的电话访问和岗位推荐,有的实现了自主就业,有10人通过兜底安置,获得了公益性岗位,有了稳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除了精准回访,白玉县在市政广场、盖玉等乡镇现场设立同步咨询服务台,并安置就业联络员,通过靠前联络,采集录入、业务归集、动态更新等方式,跟踪掌握全县农户劳动力基本信息、就业状况等情况,只为打通就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在白玉县农研科普中心,建设镇村民其美扎西正在打扫着园区内的卫生。其美扎西是村里出了名的“老实人”,在家里种地,外出务工又不太会算账,不敢出远门,人社局的工作人员上门讲解政策后,他将家里的地托管给了白玉县农旅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平时还可以在园区内打零工,一年下来,打临工就能获得两万元的薪资。

看着其美扎西的精气神一天比一天好,白玉县农旅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洪说:“挣了钱了,穿得干净,也愿意跟人沟通了,以后我们按照人事局的要求再多找一些当地村民前来务工。”

如今,白玉县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统筹城乡、覆盖全民、贯穿全程,真正做到了将人社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把幸福留在了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