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西区河门口街道探索七条“共富微路径”,推动多方互动、抱团发展,全面拓展产业增值、群众增收、治理增效空间。

文/朱冠军 任雪芝 杜泽龙

“攀枝花市西区河门口街道,曾是三线建设时期重要的能源、建材基地,那时候人们都说‘好耍不过河门口’。”7月2日,攀枝花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河门口街道调研,河门口社区党委书记张德育详细介绍了河门口的历史变迁,分享了当地探索“共富微路径”的点点滴滴。

张德育是“攀二代”,在西区生活工作了四十多年,见证了河门口的繁荣,也为街道面临的大企业关停、常住人口减少且老龄化严重等问题忧心忡忡。

2023年以来,以攀枝花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为契机,河门口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围绕“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我们通过组建‘共富观察团’、开设‘共富微讲堂’、深耕‘共富产业链’、打造‘共富薪空间’、成立‘慈善共富基金’、搭建‘共富大舞台’、建立‘共富大联盟’,打出共同富裕‘组合拳’。”河门口街道党工委书记谷伟介绍。

河门口街道举办文艺汇演。图/赵福敏

聚焦“口袋富”——

因地制宜 兴产业稳就业促增收

七月的攀枝花,火热而甜蜜。伴随着暑假到来,河门口街道的三线特色文旅“研学热”也在持续升温。

“火红年华三线时光·里”研学基地建成营业后,迅速出圈,成为攀枝花新晋“网红”打卡地。“有时候我一天要带4个研学团队。看到闲置的水泥厂家属区建成特色文旅研学基地,河门口又有了人气,真的很开心。”基地讲解员白萍说。

实现共同富裕,产业和就业是关键。河门口街道充分发挥辖区三线建设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的优势,做强“共富产业链”,以“火红年华三线时光·里”项目为核心,串联初心园、习风园、背水小道等文旅点位,打造“吃、住、行、游、购、娱”旅游线路,年均接待研学旅行团队3万余人次。

为了下好促进共同富裕这盘棋,河门口街道利用“共富薪空间”和“慈善共富基金”,开发家门口就业岗位,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今年50岁的庞林,家住苏铁社区,为了照顾家中常年生病的老母亲,他只能就近打点零工。了解到庞林的情况后,社区推荐他到“共富薪空间”,帮助他在社区食堂找到了适合的岗位。

为了让辖区居民就近就业,把腰包鼓起来,街道打造了集共富直播间、共富工坊、共富就业实训基地于一体的“共富薪空间”,组织开展就业创业专题培训23期,开发小区物业、直播带货、共富夜市等家门口就业岗位48个。

同时,为了更好地帮助辖区困难群体,街道成立了全市首批社区“慈善共富基金”,累计筹集款物40余万元,实施助医、助学、助困、助老项目6个,帮扶困难群众160余人,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聚焦“脑袋富”——

双向发力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哇,我会用灭火器啦!”在社区消防演练现场,一名小朋友兴奋地喊道。

夏天是火灾、雷电、暴雨的多发季节,针对辖区“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多的实际情况,河门口街道“共富微讲堂”邀请区消防救援大队为辖区学生讲解家庭火灾预防、初期火灾应急处置等内容。

“共同富裕强调的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共同富裕的精神坐标就竖在哪里。”谷伟介绍,为了实现居民群众精神富裕,街道围绕“共富微讲堂”“共富大舞台”双向发力。

7月19日上午,在河门口社区习风园里,“共富大舞台”文艺汇演热闹非凡。“现在户外活动场地多了,我们旗袍走秀队每天都会出来练一会儿,争取每月都上台表演。”家住苏铁社区河西锦苑的张阿姨,退休生活丰富多彩,每天见谁都乐呵呵的。

一年多来,河门口街道邀请高校专家教授、机关干部、“五老”志愿者为干部职工和居民群众授课30余场,成立文艺队伍10支200余人,举办logo设计大赛,创作街道之歌《好耍还是河门口》,开展文艺活动60余场次,形成了“宣讲+指导+实践+交流”“四位一体”的社区精神共富体系。

聚焦共建共富——

全民互动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这里需要增加一些晾衣架。”“小区路面要修补,屋后的空地需要绿化。”在老旧小区改造坝坝会现场,居民们畅所欲言,街道“共富观察员”则把居民的各种小心愿一一记录下来。

去年以来,河门口街道面向辖区内外,聘请“共富观察员”52人,组建“共富观察团”,围绕三线特色文旅产业发展、困难群体帮扶、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等开展专题调研、企业走访、座谈交流100余次,形成《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共富基本单元建设》等课题报告5个。目前,街道通过采纳“共富观察团”建议,已实施2个社区集体经济发展项目。

基层治理如何为推动共同富裕贡献力量?河门口街道在探索实践中发现,始终保有创新品质、保障人人参与的基层治理,可为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

“这次搬离危险区,社区和企业帮我们跑前跑后,真的很感谢。”社区居民李崇云说。进入主汛期后,为守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河门口街道联合攀钢集团石灰石矿分公司劝导企业红线范围内的自建房居民李崇云搬到安全住所,并协助其解决搬离中的实际困难。

为了提高治理水平,河门口街道围绕“共建、共治、共享、共富”,探索“大党建”结对共建模式,通过“地企”“地校”等合作,建立“共富大联盟”,成功解决临时摊贩占道经营、自建房住户搬迁安置等突出问题,挂牌攀枝花市共同富裕试验区研究中心首个理论实践基地,落实2个高校专家服务基层团队工作。(作者单位/攀枝花市西区河门口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