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朱晓帆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最近一段时间,“丑东西”逆势而上,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力——继乌龟对对碰后,丑甲盲盒突然盛行了起来成为了网友们的新宠。“年轻人有多爱买丑东西”冲上了微博热搜,绿头鱼头套、霸王龙充气衣、丑萌青蛙勺子……年轻人们一边“吐槽”着丑,一边狂热地把它们加入了购物车下了单。

其实,细细观看这些“丑东西”,它们并非惹人生厌、不能直视的丑,而是有别于常规设计的物件。就拿穿戴甲来说,它们往往以美著称,而这些造型夸张、配色饱和,甚至还加入了泡面寿司溏心蛋的元素,浮夸得让人忍俊不禁,“好想买回来试一试”。

这或许打开了治愈系摆件的新思路:可爱搞怪似乎更容易带来轻松愉快,而丑萌丑萌的物件,也很容易成为年轻人之间的社交密码。一个搞怪的眼罩、口罩就能打破沉默,一个猫咪异形抱枕便能吸引到不少“铲屎官”的围观,一个马踏飞燕玩偶能“众筹”出一份抢购攻略……

翻看当下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放飞自我的性格越发具有人气,从故作粗鄙到自嘲自黑,再到最近兴起的“丑东西”热潮,这都在传递着一个信号,那就是无须在意外界的评价,追寻所热爱的、活成自己最真实的样子。与其说是对丑萌的物品的偏爱,不如理解为是当代年轻人的“性情流露”和自我定义。

仔细去看看那些丑东西分享的评论,会看到大部分评论都是:“哈哈哈哈太好笑了”“虽然丑,但是我觉得好可爱啊”。这些略带欣赏的“吐槽”,不但没有恶意,却都是在传递着爱意和赞赏。

要看到,受当下“颜值即正义”观念的影响,不少人被外貌焦虑所裹挟。而这些“丑东西”的走红,也在传递着一种信号:美是多元的,丑与美并非绝对对立的。倡导审美的多元,消解一些美的禁锢,不要忽略生活中黯淡的部分,可以多一个视角来看待世界,这样会更快乐、更包容。

当然,也无须担忧这样的潮流会带来“审美畸形”。丑东西们能给人会心一击,当然始于视觉上的百怪清奇,但是,它们能够得以出圈绝对不是为丑而丑,多少需要一些硬核实力,就像在某平台的“丑东西大赛”中获得奖的脑花帽就隐藏着设计者关于“带着脑子上班”的自我嘲解。

喜欢“丑萌”并不是审丑,它的内核始终是对另一种美学的追求。我们用不着忧心忡忡,更不用上纲上线,平常心对待即可。毕竟包容和尊重,始终是这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包容的公共话语空间中,”不完美”也可以被温情接纳,这才是美好生活的意义所在。

热点视频推荐

↓↓↓

关注“光明时评”微信视频号

↓↓↓

关注“光明日报”微信视频号

↓↓↓

整治景区“黄牛”,应该多下功夫

跨省“飞的”上线,这不是科幻片

手表积分成“社交货币”?儿童手表不能一味做加法

“果菌王”的后代,接地气的科普

“国潮外卖”引发热议,读懂背后的担忧

文字:朱晓帆

图片:央视新闻、网络

责编:邢妍妍

编辑:朱晓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