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菜篮子”,关乎“大民生”。近年来,随着巴中市农业产业的发展、物流水平的提升、市场信息的贯通,越来越多的生鲜农产品实现朝采夕至,充盈着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从菜园到市场、从市场到餐桌,线上线下保供无忧,“菜篮子”产品供应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小菜篮”拎出了满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建好菜市场 “菜篮子”拎得稳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巴中市黄家沟通木垭隧道西侧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市场里车水马龙。从蔬菜、水果到粮油副食,琳琅满目的商品跟随着一辆辆货车,迎来送往。市场内部,翠绿的青椒、鲜嫩的笋子、酸甜的番茄……许多赶早的采购商和市民忙着看货、询价,一派忙碌景象。
然而,在2019年前,巴州区并无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果蔬批发不规范,造成有市无场;城区部分片区无农贸市场,群众卖菜以街为市,价格偏高且选择不多,同时脏乱差问题突出。
如何保障巴城的果蔬供应充足,是当时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为规范果蔬批发市场、确保群众“菜篮子”拎得更放心,巴州区商务局启动建设巴中农副产品交易中心。2019年,该项目一期建成投运,干货、蔬菜、水果、酒水、副食等种类齐全,摊位分类有序,物品摆放整齐,没有了脏乱差现象。
“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开业之后,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之前批发水果要去江北农贸市场,批发蔬菜要去西城农贸市场,有时还要去外地。现在可以在这个市场一站式批发干货、蔬菜、水果,价格也比之前便宜了不少,各方面都很好,很满意。”城区农贸市场商户李先生告诉记者。
据了解,巴中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一期)总面积4万平方米,是集储藏、加工、运输、配送、批发、销售于一体的农批市场,现有各类生鲜、干货摊位共274个,蔬菜日均可供应量约300吨,水果日均供应量约200吨,干货、副食、酒水日均可供应量约500吨,承担了全市超70%的果蔬供应,年交易额达25亿元。
“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既是连接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必要环节,更是城市‘烟火气’的源头。”巴州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升级改造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减少商户仓储物流成本,同时引导商户积极拓展货源、丰富品种,不断提升市场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
布局便民店 市民方便看得见
晚上6点,刚刚下班的肖雯来到居住地附近的社区便利店挑选蔬菜,米面粮油、肉菜蛋奶等生活物资一应俱全。“顺路就可以购买,而且种类齐全。”肖雯表示。
在社区便民菜店,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交融,构成人们的日常。随着城市化发展,传统的流动摊贩逐渐减少。为满足群众买菜需求,巴州区商务局组建工作专班,多次走访街道社区,实地了解群众对解决买菜难的想法。
“我们也没想到,反映上去,相关部门动作那么快,真的是梦想成真。”巴州区西城街道红福社区居民周礼灵表示,“社区里的老人多,大家用手机不是很灵活,而且习惯了凭手感‘选菜’。”
了解到老年人的买菜诉求后,巴州区商务局进一步细化解决措施,依托国有企业巴中产投公司,在综合考虑场地、周边居民需求、配套设施等因素后拟定解决方案,经专题研究后,在红福社区世纪隆超市西城店先行试点设立“便民菜店”。目前,城区已布局200家社区便民菜店。
对于社区便民菜店未来的发展,巴州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针对不同群体实际需求,不断调整优化业态,提升服务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消费体验。同时,整合多方资源,提供更多便民服务,打造更具活力的便民服务圈。
“线上菜市场” 打开购物新选择
“你有新的订单,请及时处理。”伴随着“嘀嘀声”,出票机吐出订单票,黄瓜、番茄、辣椒……位于巴人广场附近的某超市工作人员立即根据订单挑选起了蔬菜,并称重、打包,几分钟时间,外卖人员便拿到订单蔬菜。
“每天上班都比较忙,没有时间买菜。现在好了,用小程序或者APP购买,就可以直接送货到家,还有优惠券打折,挺实惠。”市民邬蕾说。
从传统菜市场到现代化菜市场,购买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记者走访发现,很多商超都可以提供“线上菜市场”服务。
为保证线上货源充足、质量稳定,巴州区对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大型生鲜超市等场所供应的蔬菜、肉蛋、水果等物品的供应量、货源信息等进行实时调度;组织美团优选、饿了么、多多买菜等大中型电商平台开展线上生鲜配送业务;组织永辉超市、沃尔玛、世纪隆超市等具有线下配送能力的企业,推出“线上”下单、“线下”配送到家的“云买菜”服务。
“目前这些线上购物平台有新鲜蔬果、米面粮油、肉禽鱼蛋、方便食品、调味料等商品在售,种类丰富,货源充足。同时,各平台均已提升配送运力,全力保障居民生活物资的购买需求。广大市民可结合自身需求,根据平台特色,自主选择购物平台。”巴州区商务局工作人员表示。
来源:巴中日报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