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融媒体中心供稿
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天马山镇海拔1100米的狮子寨村,一位来自外省的年轻村支书正引领着这个小村庄走向新的希望。余安波,这位年仅30余岁的“老板”,自2021年初上任以来,用他的智慧和汗水,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基础设施焕新颜,生活品质大提升
走进狮子寨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系列崭新的基础设施:家家户户接通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农网改造让村里告别了停电的烦恼,橘黄色的天然气管道延伸至越来越多的村民家中,曾经漆黑的乡村道路两旁也亮起了温暖的路灯。这一切的改变,让村民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新修的道路很宽敞,也有了路灯,开车回家方便了许多。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和天然气,生活一点儿也不比城里差。”村民张斌说道。
“通过紧紧抓住中石化挂包狮子寨村和东西部协作帮扶等政策机遇,多渠道争取资金,大幅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余安波介绍,目前,全村公路入户率达99%,硬化率达85%,新建产业道路7.8公里,安装居民饮水管网10余公里。同时,开展聚居点人居环境治理,新建污水处理沉淀池,设置清运垃圾桶、墙面彩绘等,持续美化村容村貌。
握好“人才之笔”,共绘振兴新篇章
面对狮子寨村村委班子青黄不接、干群关系紧张、基础设施落后等一系列问题,余安波没有退缩。他通过深入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在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和中石化对口帮扶的推动下,狮子寨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硬化道路、整理病塘、新建广场和日间照料中心……一系列项目的实施,不仅解决了村民们的实际困难,更激发了乡村的活力。
“要乡村富裕,人才是抓手。”余安波深知人才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他充分利用驻村工作队的优势,争取到多项基础设施项目和政策帮扶资金,打造“农业创业基地”,鼓励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在他的带动下,6名在外优秀人才回到了狮子寨村,他们的回归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依托狮子寨村丰富的自然资源,余安波带领村民们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他们依托万亩林、千亩茶、百亩李子园等现有产业,紧抓“义乌—巴州东西部协作帮扶”等机遇,积极探索“互联网+订单农业”发展模式。如今,狮子寨村的茶叶、腊肉、蜂蜜、木耳等特色农特产品已经走出大山,远销各地,真正实现了从“土特产”到“品牌菜”的华丽转身。
村美民富产业兴,乡村振兴阔步行
“村里现状如何,村子要如何发展,老百姓需求是什么?”刚上任的余安波通过3个月的挨家挨户入户访、坝坝会,以及市民诉求“大起底”活动,发现该村存在村委班子青黄不接、干群关系紧张、道路用水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务工费拖欠、村级历年负债等8类问题300余条。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狮子寨村的发展。
很快,事情迎来转机。随着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和中石化对口帮扶的深入推进,加上村委积极汇报争取,2年间,狮子寨村硬化组道6.5公里,整理病塘7口、新建休闲运动广场2个、日间照料中心1个,偿还村级债务12.2万元,解决拖欠劳务费20余万元,当初的8类最主要的问题得到全部化解,彻底消除了村集体发展后顾之忧。
2022年3月,在余安波的牵头组织下,狮子寨村、寺岭村、茶园村、天堂村联合成立“天马山镇茶旅党建联盟”和“巴中市寺南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借助党建联盟抱团发展优势,构建“项目投资+村集体+村民”利益联结机制,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5万元的分红收入,同时为务工群众带来日均60元至300元的工资收入,助力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以上。
几年下来,狮子寨村不仅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还抢抓市场拓展机遇,踏上发展“快车道”,依托万亩林、千亩茶、百亩李子园等现有产业,紧抓“义乌—巴州东西部协作帮扶”等机遇,积极探索“互联网+订单农业”发展模式,打开茶叶、腊肉、蜂蜜、木耳等特色农特产品销路,真正把“土特产”做成“品牌菜”。
如今的狮子寨村,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期,不断探索发展新思路,打开发展新格局。余安波对狮子寨村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在他的谋划下,狮子寨村的首个水库即将开工建设,整个村庄的土地资源将得到充分利用和发展。村民们有机会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实现增收致富的梦想。一幅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正在狮子寨村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