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成栋 宁蕖 燕巧

7月24日上午,阵雨过后,太阳从山谷一侧露出了脸。甘孜州泸定县泸桥镇咱里村的山道上,几辆旅游大巴打破了高原上的宁静。

大巴驶入了一处宽敞的停车场。咱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杜永昌说,这个20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是咱里村2021年借助东西部协作资金修建的,是名副其实的帮扶资产。今年初开始,这片停车场被甘孜州文旅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甘孜文旅商贸”)租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作为全省启动扶贫和帮扶资产盘活试点以来的首个变现项目,咱里村的一小步,是四川的一大步。那么,四川这项试点的背景是什么?咱里村又是如何盘活这些资产的,有哪些新进展新思路?拉直问号,对于四川这个农业大省和曾经的脱贫攻坚主战场来说,意义重大。

盘活的考量

十余年的扶贫与帮扶,四川农村有3000多亿资产期待变现

“这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最具潜力的领域。”谈到扶贫和帮扶资产盘活探索,省委农办有关负责人给出了理由。

此言非虚。所谓扶贫和帮扶资产,是指2013年以来,四川境内借助财政扶贫(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行业帮扶资金、社会帮扶资金、其他帮扶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初步统计,目前四川乡村中,扶贫和帮扶资产总规模超过3000亿元,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不过,由于资金来源、建设主体不一,导致这些资产权属复杂。同时,加上此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精力聚焦在推动增收、增加就业等领域,扶贫和帮扶资产的管理不规范、盘活着力不足。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四个年头,四川省级启动了盘活扶贫和帮扶资产的试点。

此前,四川印发《创新开展扶贫和帮扶资产管理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开启盘活探索大幕。《方案》明确,在宜宾、巴中、阿坝、甘孜、凉山和绵阳各选一个县开展扶贫和帮扶资产盘活试点。每个县的试点村均为两个。借此机会,咱里村被列入试点范围。

“我们选这个村是有理由的。”泸定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咱里村经济条件和业态培育相对较好,是开展试点的理想村落。

先看经济条件。拥有2600余人的咱里村,脱贫人口280余人。经过三年的巩固衔接,全村人均纯收入水平和脱贫户收入水平都位居泸定县前列,“能够担得起改革的风险和考验。”

再看业态培育。凭借毗邻雅康高速等优势,咱里村的特色农业和农文旅融合新业态等发展较快,是“泸定皇菊”的核心产区和“上观桥、下看湖、坪赏花”的网红打卡地。仅今年5月以来,咱里村就接待了游客两万多人。这也让咱里村吸引了诸多社会主体前来投资。因此,咱里村具备将扶贫和帮扶资产盘活的可能。

盘活的方式

先确权、后分类,在筛选出的集体经营性资产上“做文章”

那么,咱里村的扶贫和帮扶资产是如何盘活的?

“先搞清楚哪些有盘活的可能。”杜永昌介绍,十余年来,咱里村先后使用扶贫资金和帮扶资金修建了村道、自来水管网、提灌站、水渠、村小学、村卫生站和部分脱贫户的房屋等设施。这些资产加在一起,价值超过2000万元。但此前,这些资产并未明确权属且属性不一。

在省州县的农业农村部门和帮扶干部的参与下,咱里村明确了“先确权、后分类、再盘活”的思路。

在咱里村,扶贫和帮扶资产被分为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和到户资产三类。其中,明确将自来水管网及配套设施等资产交县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村道、水渠、村小、卫生站等被明确为村集体资产。脱贫攻坚期间为脱贫户修建的房屋等确权到户。

这三类资产中,需要盘活的是村集体资产。“但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属性,分清哪些是公益性资产,哪些是经营性资产。”杜永昌介绍,咱里村明确把村小学、村卫生站、村道、水渠等明确为公益性资产,由村委会整合资金安排专人管理维护。咱里村伞岗坪浙江对口支援项目、泸定县乡村振兴先行示范村建设项目修建的游客中心、停车场、充电桩、栈道等资产,被定义为村集体经营性扶贫和帮扶资产。这些资产,可以通过入股、租赁、流转等方式盘活。

梳理出来的村集体经营性扶贫和帮扶资产,很快引来了“金凤凰”。今年元旦,咱里村村委会和甘孜文旅商贸签署合作协议,将咱里村的游客中心、停车场、充电桩、栈道等资产租赁给甘孜文旅商贸经营管理,约定年租金29万元。入驻之后,甘孜文旅商贸计划首批投资500万元,用于打造民宿酒店、修建儿童游乐场。

“等到明年投入使用后,游客量和消费量就可能起来。”甘孜州文旅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租赁只是第一步。如果景区打造顺利,咱里村十余年来修建的扶贫和帮扶资产将会被折合成资金入股,最终量化到每个村民身上,让资产变资本、村民变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