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万物竞秀
近日
丹景街道同意村生态农业杂粮基地
迎来了丰收的喜悦
丹景街道首届夏季丰收节在该村举行
由此拉开了全村100亩小米收割的序幕
盘活耕地
一年三种
在同意村生态农业杂粮基地里,金黄的小米穗随风摇曳,宛如金色的波浪在田野间翻滚,沉甸甸的米穗颗粒饱满、色泽金黄,正等待着被收割。
随着一声宏亮的“开镰咯”,小米收割工作正式开始。收割机轰鸣着驶过生态农业杂粮基地,一片片金黄的小米地逐渐变成了空旷的田野,全自动化的收割简单而高效。
▲机械化收割小米
丹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段有根告诉东东,生态农业杂粮基地从去年20亩扩展到120亩,仅仅用了1年时间,产量从去年的亩产400斤,增加到今年的800-1000斤,每亩可实现3000元以上经济效益。
▲机械化收割小米
作为一个以种植玉米、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为主的传统乡村,同意村开始打造生态农业杂粮基地时,并不被村民看好。高低起伏的田块,在村民们看来不具备打造高标准良田的条件,小面积的种植杂粮,不比种植水稻和玉米赚得更多,加上大家经验不足,收成难以预料。
“村民们算过一笔账,除去人工成本和肥料,可能一亩杂粮赚不到几个钱。”段有根说,为了帮助家乡盘活闲置土地,在外创业的同意村村民李忠兵进行了大量调研,在了解到其他村庄成功引种小杂粮后,他第一时间联系到成都大学农业农村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团队。
▲同意村生态农业杂粮基地
2023年,在专家的指导下,同意村杂粮种植进行了试种,原本在北方主产区9至10月成熟的小米,在同意村6月底便能成熟,可实现一年两季种植,第二季可以在10月份上市。
段有根说,除了种植小米,冬季还可以种植油菜,采收油菜尖,这样一年就有3次收成,为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目前同意村还在生态农业杂粮基地里试种藜麦、荞麦近20亩。
“通过第一年试种,村民发现一年3次收成远比以前种植玉米、花生的收入更高,原先观望的村民也准备加入到杂粮种植的队伍里。”
▲丰收的喜悦(上图收获小米,下图收获藜麦)
拉长产业链
开发杂粮特色产品
目前,同意村已经建立了成熟的销售渠道,可以实现小米的统一收购和销售,同时,该村还将与食品加工厂合作,进行小米深加工,打造地方特色小米品牌。
▲杂粮及加工品
据了解,为了充分发挥荞麦、藜麦、小米绿色健康、食药两用的营养功效,同意村与简阳高架面食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开发了“杂粮高架面”等特色产品,以加工带动种植,逐渐构建了“高校+集体经济组织+企业”的发展模式,形成专家教授做研发、专业团队树品牌、各方资源拓市场的产业发展格局。
▲同意村种植的荞麦
小小的杂粮带动了乡村振兴发展的步伐。段有根说,明年,同意村将进一步高标准打造生态农业杂粮基地,扩大杂粮种植规模达500亩以上,“同时加强与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积极探索‘特色品种+景观营造+加工企业+农旅宣传’的生产经营模式,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推动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记者 | 张力夫
编辑 | 余兰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