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方多地持续出现强降雨,降水地区重叠度高、降水量大,且多为夜雨,极易引发地质灾害。面对这一形势,专家建议,应提前将地质灾害风险广而告之,动员村组社区第一时间防御。同时,当地干部群众形成合力,时常巡查,简易监测;观察雨情水情,留心山体沟谷;发现异常,迅速上报;关注预警信息,坚决避险。本期编选来自近期强降雨地区的5个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案例,供各地借鉴。

湖北武穴“6·23”彭河村四组滑坡避险:

“四位一体”合力防控

入梅以来,湖北省武穴市连续迎来强降雨天气。6月23日9时,武穴市余川镇彭河村“四位一体”专管员在巡查时发现该村4组居民屋前因扩建房修建的挡墙出现变形,且坡体上有土体下滑迹象,随后立即组织受威胁范围内的2户4人转移。

23日13时许,因受强降雨影响,挡墙承载力不足垮塌,带动坡体下滑,滑坡方量约300立方米。由于“四位一体”防治机制落实到位,当地已提前转移受威胁群众,实现成功避险,避免经济损失150万元。

灾情发生后,余川镇政府对危险区域进行封闭,在影响区周边拉设警戒线、树立警示标志,安排专人值守加强监测。武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迅速安排地质专家进行调查,指导地方开展排险处置。

滑坡造成村民挡墙和地坪受损

安徽休宁“6·20”太塘村崩塌避险:

靶向预警 定向防控

6月20日13时53分,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榆村乡太塘村中村组发生崩塌,受威胁群众提前转移,有效避免了1户7人因灾伤亡。

6月19日20时,黄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休宁县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同时利用创新开展的实时定向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局地强降雨区域,靶向发布预警信息至一线监测员,并及时叫应区县和有关乡镇负责人。20日5时10分,黄山局定向向休宁县榆村乡发布红色预警。红色预警发布后,榆村乡政府立即组织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转移。该崩塌点受威胁1户7人被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集中安置,13时53分,崩塌发生,损毁房屋,未造成人员伤亡。

经调查,该处坡体因建房切坡处于临空状态,且未进行防护,加上近期持续强降雨,大量地表水渗入,降低了土体抗剪强度,造成崩塌。

崩塌全貌

湖南汝城“6·16”走马瑶族村滑坡避险:

精准研判 果断转移

6月15日开始,湖南省汝城县普降大雨到暴雨。16日,汝城县延寿瑶族乡12小时雨量达150.2毫米,达到强降雨橙色警报等级。该乡按照工作要求,结合辖区内实际情况精准研判,对洪灾、地灾重点风险区加强防范应急工作部署,要求加强巡查排查,提高警惕,对地质灾害点、临坡切坡建房户、独居病残户走访入户通知到位,遇到险情迅速转移。

16日17时10分,汝城县自然资源小垣中心所及延寿乡、村两级干部对辖区内开展汛期安全隐患排查,乡村干部、片组邻长在暴雨期间进行高密度巡查。17时15分,走马瑶族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报告,李家湾组一村民屋后山体出现土质松动、掉块现象,并伴有异响,有可能发生滑坡。接报后,驻村领导及时报告乡主要领导,并带领驻村干部、村民委员会主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初步划定危险区范围,并组织受威胁住户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18时10分,山体开始下滑,并逐步扩大,至19时16分,滑动总体积约8500立方米,造成公路堵塞、三栋房屋损毁。因预警及时、巡查到位、叫应精准、转移果断,7户30人成功避险。

滑坡体全貌概览

广西德保“6·15”暮洞村泥石流避险:

群专结合 及时预警

6月15日19时30分左右,广西百色市德保县敬德镇暮洞村曲江屯、根梅屯、堂洞屯(三屯位于同一处冲沟口处)受持续强降雨影响,突发泥石流灾害,因预警及时,当地紧急转移15户41人,避免了9户18人伤亡。

6月以来,德保县普降大雨到特大暴雨。6月15日19时许,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对德保县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根据预警信息,值班人员立刻通知德保县自然资源局叫应各乡镇政府和隐患点监测员,提醒做好隐患点和风险区的地质灾害防御。19时10分,登记在册的曲江屯、根梅屯泥石流隐患点自动监测设备触发预警,监测员巡查发现后山冲沟两侧斜坡出现多处山体崩塌并有形成泥石流的趋势,随即上报。经技术人员研判,该隐患点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大,当即建议当地政府组织撤离受威胁群众。19时30分左右,泥石流发生,9间房屋受损,未造成人员伤亡。

云南绥江“5·26”四根桐子树滑坡避险:

持续巡查 动态研判

5月26日凌晨,云南省绥江县四根桐子树滑坡隐患发生滑动,因预警及时,提前转移避险,未造成人员伤亡。

5月以来,滇东北地区发生多轮强降雨。5月9日~19日,四根桐子树滑坡监测设备连续触发10次红色预警,县、乡镇、村对滑坡加强持续巡查。5月25日,绥江县迎来新一轮强降雨,23时,四根桐子树滑坡监测设备再次触发红色预警;23时30分,县、乡镇、总承建单位等相关人员对预警信息研判后,及时撤离受威胁的14户53名群众。26日凌晨2时,该滑坡整体滑动。

该滑坡为云南省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2021年出现蠕滑变形,2022年被纳入自动化监测预警实验项目建设。滑坡发生后,经现场调查研判,该滑坡仍处于缓慢蠕动变形阶段,险情仍未解除,监测员及技术人员仍需长期对该点进行持续跟踪监测。

滑坡正面图

来   源

文字编辑

新媒体编辑

|

|

|

中国自然资源报

王   瑜

陈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