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天府论坛·新质生产力与成渝中部崛起学术研讨会”现场(郑荔丹 摄)

川观新闻记者 田姣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有什么内在逻辑?成渝中部地区如何加速崛起?…… 6月26日,以新质生产力与成渝中部崛起为主题的“高质量发展天府论坛”在资阳举行。本次论坛由四川、重庆两地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上百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为成渝中部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方法论。

摊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版图,可以明显看到:成都、重庆两大极核城市的经济总量占到成渝地区的50%以上,而往中间,却呈现下凹的曲线,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式”形态,“中部塌陷”明显。如何加快成渝地区中部崛起?与会嘉宾提及两个关键词:立足区域优势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关键词:立足区域优势

“资源禀赋突出、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扎实、承载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这是与会嘉宾对成渝中部的区域优势概括。在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嗣方看来,成渝中部地域广阔、地位重要,资源禀赋突出、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扎实、承载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是川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关系到双城经济圈战略实施成色。

以资阳为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颖提到,资阳区位独特,交通便利,是四川唯一直线连接川渝两地的市州,是成渝主轴节点城市,随着成渝中线、成达万等铁路建成通车,资阳的集聚集散功能将不断增强,区位优势越发凸显;资源丰富,产业鲜明,培育壮大医药健康、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天然气等资源丰富,“安岳气田”探明储量在省内常规天然气板块中排名第一。

“今天的资阳,战略位势显著提升。”资阳市委主要负责人在会上提到,近年来,当地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成资同城化为战略支撑,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

成渝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和成渝中部地区发达的职业教育也是区域发展的一大优势。在刘嗣方看来,应发挥优势,培养大量熟悉掌握运用新质生产资料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健全切合城乡融合发展要求的就业创业政策服务体系,着力吸引大学生等青年人才返乡就业创业。

关键词: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如何变区域优势为发展优势?在与会嘉宾看来,成渝中部地区应注重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着力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成渝中部地区区位优势独特,产业基础发达,开放要素齐备。”重庆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劲松认为,应共建川渝高水平产业集群,围绕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场景打造先进的制造业体系,也要围绕着科技创新来共建合作,加快建设成渝中线科创走廊。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院研究员盛毅看来,与成都、重庆两大城市相比,成渝中部地区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相对不足,可以瞄准特色优势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需求,推进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把研发中心放在成都,成果转化落在当地,实现科技创新“最初一公里”和成果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得到有效衔接,把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作为成渝中部地区的重要力量,资阳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本次论坛上,专家从产业发展上提出了两个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李克强的主旨演讲中提到,智能汽车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代表性产业,是世界各工业强国的战略竞争高地;中国航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磁悬浮与电磁推进技术总体部主任毛凯分享道,我国商业航天已经初步形成生态,但相比美国,技术和能力差距依然较大,“先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时间成本远大于试错成本,当前对于航天电磁发射系统是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机。”

这与当前资阳正在发展和着力谋划的产业不谋而合。当前,资阳已集聚形成了以商业火箭、内燃机车、齿轨电客车、重型卡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两轮车为重点的多领域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未来,将进一步壮大龙头、延伸链条、培强集群,加强自主创新、打造拳头产品,不断提升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