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直接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和日常生活。近年来,基层一线因权小责大、人少事多等现象,被形象比喻为“小马拉大车”。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成都市锦江区坚持减负和赋能同步推进,助力基层“轻装上阵”。

从社区到街区,锦江区涌现了哪些创新实践?

招式一:激发居民自治内生动力

绿植上墙,文化植入,休闲区、书屋、运动角……在沙河街道牛沙路社区绿野天城小区,架空层被打造成温馨实用的多功能活动空间,解决了该小区居民长期缺乏公共活动空间的难题,大家将其命名为“绿野·邻舍”。

绿野天城小区架空层公共空间

据绿野天城小区业委会主任程小飞介绍,该小区因规模小、房屋密度高,再加之配套设施老化陈旧,居民意见多,常向社区及相关部门提出改善公共空间、提升小区品质的诉求。

“许多小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方的角色不清晰,导致问题淤积在小区,绿野天城小区就是典型案例。”牛沙路社区党委书记熊莉表示,对此,社区积极介入做指导,发挥好党建、治理机制的引领作用,充分调动居民自治力量,把问题解决在前方。

牛沙路社区整合多方资源,内部充实完善小区院落党支部,积极开展党建工作,打通业主、业委会、物业的隔阂;外部引进专业社会组织,开展小区营造项目,自下而上动员居民。在此基础上,社区整合小区公共收益、居民捐赠、社区基金、物业力量,解决了打造公共空间资金短缺的问题。

招式二:推动智慧赋能减负增效

一头连通繁华的太古里,一头承载老成都的烟火气,全长380米的牛市口路53间店铺林立,包含美食、百货、住宿等多种业态。

牛市口街道得胜街社区党委书记程金表示,在市井烟火气的背后,商铺占道、油烟、污水等问题给周边居民带来困扰。

得胜街社区微网实格街区智慧治理中心

得胜街社区从解决社区居民、商家、企业的关键小事入手,创新实施党建引领“自治+智治”街区治理模式。今年,在牛市口路33号,微网实格街区智慧治理中心开门迎客,这里不仅有集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反馈于一体的智慧治理平台,还为居民议事、意见反馈、开门服务搭建了阵地。

该中心链接了油烟监测设备、燃气报警器等安全防控设备,全时段“守护”街区,实时反馈各项指标,既减少了人工巡查工作量,又提升了街区的安全指数。

线上智慧赋能,线下多元共治。得胜街社区组建了“得胜坊善治联盟”,社区、商家、居民共同参与制定商居自治公约,12名商家组成的“轮值管家”队伍,进行街区日常巡查,开展管理和服务。

招式三:联动多元力量并驾齐驱

上午,在枫树社区综合体的户外广场、门球场、篮球场锻炼身体;中午,到综合体食堂享受丰盛午餐;下午在社区共享空间喝茶、读书……

枫树社区综合体

如今,在锦江区成龙路街道枫树社区,居民群众体验到舒适便利的“完整社区”生活。

枫树社区作为成都市唯一点位,入选“全国首批完整社区建设试点”。

枫树社区的“完整社区”如何建?枫树社区党委副书记熊雪介绍,“建设初期,我们面向居民群众征集意见6000余份,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分别是社区养老、卫生服务、社区托育。”对此,社区以试点建设为契机,积极链接和引入社会资源,集中补齐居民反映强烈的功能短板,植入多元化服务场景,满足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9万平方米的枫树社区综合体建成投用,为社区居民带来全天候、全龄友好的各类服务。该综合体包含4000平方米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理发、洗护、修鞋、家电维修多功能为一体的便民服务站,托育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居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医疗、养老、教育等问题,都可以在这里一站式解决。

社区综合体门口,一张15分钟便民导视图展示了“完整社区”生活图景,无论是去超市买菜,到公园运动,在绿道骑行,还是接送孩子上幼儿园,到社区办理事务,在一刻钟的步行距离,皆可实现,“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雏形已现。

文/李建华、崔雪晴  图片由锦江区委社会工作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