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边,地处西南小凉山麓,境内崇山峻岭、绵亘起伏、沟壑纵横,县域面积2382平方公里,总人口15.3万,其中彝族5.6万人,占36.6%。

峨边交通历史

新中国成立前,峨边不通铁路,仅有乐(山)西(昌)公路117公里路段经过境内。

抗战时期,往来车辆军车甚多,客、货车辆极少。1949年民国政府军宋希濂部队溃退时,将部分公路桥梁、路基毁坏后,交通断绝,汽车运输失效。境内公路交通十分落后,山间羊肠小道,行走艰难,人与货靠几千年传承下来的背、肩扛和马驮。

解放后,交通事业得到了发展。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事业发展迅猛。

党的十八大以来,峨边坚持把交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围绕“两轴三环”“五纵四横两环”交通建设总目标,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以高速、高铁为“大动脉”,以农村公路为“毛细血管”,以打通对外“大通道”、畅通内部“主动脉”、贯通乡村“微循环”为主抓手,着力提升县域路网体系质量,致力形成“快进慢游”交通体系,不断加强管理养护水平,提高运营服务能力,打造“舒、安、畅、美”交通路网,让“四好农村路”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

峨边的交通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停滞不前到缓慢发展,再由缓慢发展到快速发展的过程,这是峨边一代代交通人用艰辛和汗水铸就的奋斗史,更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对交通工作倍加重视的可喜成果。

打通致富“振兴路”

要致富,先修路。峨边着力于全力打通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织密乡村道路网,不断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围绕“城区、园区、景区”规划建设交通网络,实现“产业沿着公路走、公路促进产业活、产业推动农民富”。截至2023年底,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377公里,建管养运总投资约6.1亿元,实现所有乡镇通油路,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和通客运两个百分之百目标。近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约3.9亿元,完成县乡道改造提升136公里,新改建通村、通组路、产业路和旅游路建设700公里,便民桥和危桥改造17座,建成“四好农村路”示范路173.3公里,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组100%通硬化路。

新场乡桃花村产业路

新林镇黄泥村果蔬产业路

黑竹沟镇西河村马家坪组

沙坪镇峨星村

五渡镇铜河村

新林镇茗新村

沙坪镇松林坡村

畅通安全“幸福路”

紧紧围绕乡镇通三级公路、建制村通等级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目标,着力提高农村公路管理水平。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有效发挥“路长制”统筹作用,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运转高效要求,实行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三级负责制,实现“有路必养、养必优良”,坚持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确保条条道路有人管,使农村公路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交通运输支撑与保障。协调多部门联合执法,开展“双超”治理和严厉打击非法运营。全面整治路域环境,道路安全保障有力。全面整治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实施农村公路美化197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养护工程273公里,农村公路实现“有路必养 养必到位”,全县等级公路列养率100%,优、良、中等路比例达到90%以上。

峨边五渡镇先锋新寨公路

公路日常养护

路域环境整治

执法检查

发力舒畅“连心路”

精准把握交通运输初心和使命,深刻聚焦人民群众生活中的所思所盼。全面开展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共投运67台车辆,优化农村客运,实施“金通工程”,实现乡(镇)、村100%通客运。开行“学生号”“春风行动专车”和假日旅游专线等客运专线鼓励旅游客运、包车客运等多样化发展。积极推动交通邮政物流协同融合发展模式,促进农村客运、货运、邮政快递融合发展,统筹解决群众幸福出行、物流配送、邮政寄递“最后一公里”,构建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建成81个县乡(镇)村三级物流站点,实现村村通客车、村村通快递。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渠道畅、速度快,有效驱动山区农村特色农产品走入市场。

“金通工程”通达乡村

邮政快递送到村

节后返岗直通车

假日旅游专线

致力融合“致富路”

交通兴则百业兴。峨边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突出“交通+”融合发展,建成通往“中国百慕大、世界黑竹沟”的黑竹沟景区路、大渡河风景道、乾池山地公园路、沙坪至新林产业环线、峨金路、新华路等一批批产业路、旅游路、致富路。全面开展示范创建,现已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7个、示范村16个、示范路36条。

大渡河骑游道

乾池山地公园路

黑竹沟景区路

下一步,峨边交通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抢抓发展新机遇,统筹内外,兼顾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安全高效、四通八达、互联互通的交通路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