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 幸国政

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品,山东省话剧院排演的大型原创话剧《孔子》,5月1—2日在四川绵阳绵州大剧院上演。《孔子》通过君子、进退、为政、去国、见南子、困境、渡河、彼岸等八幕,串联起孔子参政进谏、周游列国、危困绝粮、弦歌幽兰、晚年归鲁、撰写《春秋》等命途线索,用舞台诗化的形式,把孔子的生平和思想精髓呈现在观众面前。

诗意的艺术表现手法

《孔子》运用超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打破传统舞台艺术的界限,将现实与想象、历史与现代、真实与虚构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从多角度展现孔子形象。剧中不仅有孔子的多个人生阶段,如衰老与少年时期的孔子,还有不同情境下的孔子,如讲学、从政、周游列国等。通过这些不同的形象,展现孔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深度。

本剧通过引入不同时代的人物,如孔子同时代的人、为孔子立传的司马迁,以及当代观众,创造跨越时空的对话,让观众感受到与孔子的近距离接触。

话剧运用赖三这一角色代表人性中恶的一面,在整部剧中起到交代剧情的作用。这一间离出的角色,也让观众产生对儒家文化的思考,并通过诗意的想象,传达孔子的思想精髓和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使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深度和力量。

诗意的想象还体现在能触动观众情感的共鸣上,无论是孔子的悲欢离合,还是其弟子的忠诚追随,都以充满诗意的方式呈现,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舞美设计和音乐创作也追求诗意的表达。如在孔子与南子会面时,舞台上使用大量珠帘,通过这一符号隐喻卫国皇权。当孔子拒绝南子的肢体接触后,舞台上的珠帘悉数落下,以此体现南子的心理变化。

整部话剧通过视觉和听觉的艺术效果,为观众营造出梦幻般的观剧体验。

通过这些诗意想象的运用,《孔子》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一场文化和艺术的盛宴,也使孔子这一历史人物的思想和精神得到全新诠释和展现。

孔子的深刻思想内涵

《孔子》深入挖掘孔子的儒家思想,包括仁、义、礼、智、信等,以及中庸之道、君子之德等传统美德。在孔子与阳货的对话中,孔子提出,满怀今世韬略而邦国有难未现身者为不仁义。“邦无道则隐”是孔子的思想,阳货虽是孔子眼中的“乱臣贼子”,又给孔子出此难题,但出于礼仪,孔子还是与其进行了交谈,“理之直者其辞易至于不逊,非中也。”由此可见,孔子不仅坚持原则,在为人处事上也拥有莫大的智慧。

剧中也展现了孔子作为教育家的风采。在面对好勇斗狠的子路时,孔子没有因为对方闯入课堂的鲁莽而气愤,而是与其比剑术、射术,可见孔子在面对子路时是大度的。在听过孔子的话后,子路对孔子表示了尊敬。孔子反复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普及性,以及“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话剧还表现了孔子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愿景,以及他为之不懈努力的精神。在剧中,孔子遭遇危难和绝境时仍坚持理想,体现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不屈不挠精神。话剧通过对孔子及其弟子们的生活和思想的描绘,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孔子》并非单纯展现春秋时期的儒家思想,而是在此基础上为观众展现一个跳出时间轮回、横亘古今的儒士。我们对任何一种思想或文化的探讨,都需要以时间、地点为转移而不能单纯地以形而上的方法论进行研究。

话剧中塑造出的孔夫子形象并非是神化的,而是生活化、社会化的一个正常人,他站在齐鲁大地上自由地呼吸、沉思。这部话剧让中华民族古老的圣贤脱离了那些泛黄典籍中的刻板形象,立体地呈现在舞台上。在讲述孔子的故事过程中,一幅春秋时期的生动画卷,跃然舞台上。

不仅剧中人物非片面刻板,剧中所呈现出的儒家思想也是生动且具有当代价值的。南子在与孔子的对话中,提出“尧舜禹三代以上,天下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而如今的女人“长得美不好过,生得丑也不好过”。剧中通过这样的台词,让观众对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思想产生了当代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思考。这一基于辩证法方法论之上对儒家文化的讨论,使部分儒家思想深入人心。

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沉积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之一。《孔子》不仅向观众展现了一幅优美盛大的春秋画卷,更展现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傲然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本。

(图片由山东省话剧院提供)

作者简介

王帅,四川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影视与传媒学院戏剧影视导演系主任。

幸国政,四川师范大学戏剧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