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四川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资源大省,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四川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那么,四川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大局中有何战略地位和战略使命?
答:治蜀兴川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打造稳固坚强的战略腹地。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是必须走好的唯一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深刻指出,“四川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在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必由之路,锚定了治蜀兴川新征程的时空方位。落实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战略部署,必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和战略定位,必须着眼其中赋予的重大责任。从这个意义上看,战略腹地可谓谱写治蜀兴川新篇章的一处“题眼”。
所谓战略,就是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全局性作用。所谓腹地,则兼具地理、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意义,发挥着协调关系、创造空间、增强韧性、涵养潜力、抵御冲击等多种功能。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战略腹地既是国家发展的腹地,也是国家安全的腹地,为更有力统筹发展和安全提供了广阔充分的战略空间。
建设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枢纽,为中国式现代化完善增长动力布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目的是打造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形成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相匹配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从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输出更加平稳、优化和持久的动力。历史上“蜀道难”导致四川偏居一隅的地理障碍已经克服,新时代在“天府之国”谋一域之“小富即安”更不可取。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提出“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的要求,就是站在向西开发开放的新形势新格局的高度,谋划四川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新定位。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该更加紧密地与“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相融合、相衔接,同时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在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构建完整内需体系等方面发挥更为突出的作用。
成为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战略支撑,为中国式现代化拓宽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川视察时深刻指出,“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必须坚持创新引领,打造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战略部署才能得到有力推进落实。不仅如此,高质量发展还要守住安全发展的底线,要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上。当前,百年变局向纵深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特别是一些国家在产业上搞“脱钩断链”、科技上筑“小院高墙”,意欲谋求所谓“竞争优势”,企图借此“锁定”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四川“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优化完善创新资源布局,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不仅是为四川指引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更是在统揽国内国际大局、准确判断四川在科技创新和产业集群等方面优势的基础上,为中国式现代化做出“隆中对”式的谋篇布局大手笔。
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的战略基地,为中国式现代化补强经济循环韧性。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必须把发展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国是一个超大规模经济体,而超大规模经济体可以也必须内部可循环。事实充分证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警示,“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保障重要初级产品国内供给稳定可靠,是超大规模经济体内部循环畅通的前提条件,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更是我们在极端情况下确保国内大循环不断流、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被打断或迟滞的关键抓手,是我们抵御风高浪急、应对惊涛骇浪的强大底气。在粮食、清洁能源、关键矿产资源等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方面,四川具有独特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将四川打造为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的战略基地,并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只会使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抓手更牢、底气更足、主动权把得更紧。
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屏障,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永续发展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四川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是守护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生态屏障。同时,四川作为我国三大林区、五大牧区之一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还发挥着生态涵养地的重要作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可以说,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屏障,既是打造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内在要求,对于国家安全也具有全局性意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事关长远、事关成败。
巩固实现稳藏安康的战略要地,为中国式现代化塑造和谐稳定环境。“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思想。四川作为全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四川“从治国、安边、稳藏内在关系上把握四川涉藏地区同全省全国大局的内在联系”,具有极高的战略启示性。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精神基础,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持续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增进认同,则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物质条件。实现四川涉藏地区及省内民族地区的团结进步、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且,四川涉藏地区生态环境特殊、资源富集,在生态涵养、清洁能源开发和关键矿产供给等方面地位特殊而不可替代。
新时代治蜀兴川是一篇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国内和国际、统筹发展和安全,亲自为此谋篇布局,并赋予其空前的政治地位和战略高度,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深刻领会、奋力实践,把治蜀兴川这篇大文章写深写实写好,把战略腹地打造得稳固坚强,确保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把“四川力量”释放得更加充分、更加强劲、更为可靠。
(感谢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小强作答)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治蜀兴川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打造稳固坚强的战略腹地。
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屏障,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永续发展基础。
高质量发展还要守住安全发展的底线,要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上。
战略腹地可谓谱写治蜀兴川新篇章的一处“题眼”。
落实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战略部署
治蜀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