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陈秋吉 巴中观察 白川东
人物名片
张育贤,巴中人,现任巴中市巴山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09年,他放弃百万年薪,将目光聚焦到巴中本土猪种——青峪黑猪上,致力于青峪猪保种及全产业链,带领家乡人民走上致富的道路。而他所带领的团队,也获得了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产品获得了“四川名牌”、企业获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成为巴中市第一家新三板挂牌上市的企业。2023年,在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第三届“四川杰出人才奖”颁奖仪式上,张育贤获得第三届“四川杰出人才奖”,也成为本届“四川杰出人才奖”获奖群体中唯一一个来自农业生产经营一线的从业者。
“我们今天召集各分公司负责人聚在一起,就是共同商议公司集团化发展的具体路径。”2月27日,在巴山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室,刚签订完合作协议归来的张育贤赶紧投入到下一段工作当中。“新年伊始,各项工作都在平稳推进,希望能开个好头。”
在张育贤的办公室里,奖状、证书琳琅满目,它们见证了他回乡十余载走过的每一步路。“初衷没变,希望能建设好家乡,也能带着乡亲百姓们走上致富的道路。”
放弃百万年薪回乡,发展家乡纯种“土猪”
从小在秦巴山区生活的张育贤,一直怀揣着一颗走出大山的梦想。“从课本上读到过山外面的世界,也想去拼一把。”张育贤笑着说,在勤奋刻苦的努力读书下,他考入了西南农业大学,选择了学习畜牧专业,并在毕业后成功入职一家外企,一直做到了高层管理的位置,年薪至百万。
原本以为人生会按照这样的轨迹一直走下去,没曾想,事情却在2009年出现转折———“我辞职了,回到了巴中。”张育贤笑着说。
带着在外多年所挣的积蓄,张育贤回到了巴中市通江县,将目光聚焦到家乡濒临灭绝的猪种——青峪黑猪身上,开始发展纯种“青峪猪”养殖项目,希望把这个高品质猪肉端上更多人的餐桌。
据了解,青峪猪的口感好,但由于生长周期长、生长慢,在上世纪80年代后逐渐被生长周期短且出肉率更高的白猪所代替。
“要打响我们巴山青峪猪的招牌。”张育贤说,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甄选到纯正的青峪猪。为此,张育贤邀请部、省、市专家组建了一支“寻猪队”,用了两年时间,走遍巴中上千个村庄,最终把216头能繁母猪、36头公猪一头一头抬出了大山。
正在养猪场工作的张育贤。
有了关键性的种猪打底,张育贤的猪场迅速走上了正轨,截至目前,猪场已培育出5160头青峪猪种猪。他也从返乡创业的“养猪户”,到本土猪种保护开发的“土专家”,带动了2300余户贫困户增加纯收入885.35万元。
科研合作、产业延链,打造巴山“金猪”
为了保护好青峪猪遗传资源,张育贤带领团队积极探索创新地方猪遗传资源保种方法,按照“原位保种+异位保种”的思路,采取“活体猪+冷冻精液+体细胞克隆”的方法对青峪猪进行多层级保护。
“养猪并不只是让猪肉更高产,还要用科技力量创新保护猪种。”张育贤告诉记者,公司还联合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共同建设“青峪猪产业技术研究院”平台,也带着团队建立了从青峪猪保种和新品种研发、养殖、屠宰、精深加工和市场营销全产业链体系。
2017年,巴山牧业正式登陆新三板,这是巴中市诞生的第一家上市企业。
不仅如此,张育贤还投资1.8亿元,在巴中市通江县工业园建立起了青峪黑猪专用屠宰、精深加工厂和冷链仓储体系,大量吸纳当地人就业。
闲暇时,张育贤就会到养猪场看看这些青峪种猪。
2023年3月,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第三届“四川杰出人才奖”颁奖仪式举行,张育贤获得第三届“四川杰出人才奖”,也成为本届“四川杰出人才奖”获奖群体中唯一一个来自农业生产经营一线的从业者。
“这是我所获得的人才类的最高奖项,但获奖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奋斗的起点。”张育贤表示,自己将信心满满地带领员工把公司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科技工作者,深入一线,攻克地方猪种养殖难题,倾力擦亮四川猪业金字招牌。
“在相关专家的建议支持下,我们已形成了‘1+3+125’的创新产业模式,即建设1个青峪猪核心育种场、3个扩繁场、125个育肥场。”张育贤表示,企业将力争三年内实现年出栏青峪猪25万头,实现产值15亿元。“我的目标是,让公司成为巴中市第一家主板上市的企业。”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川观网友6302341 2024-03-08
倾力四川猪业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