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四川如何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努力在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实现新突破?

答: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四川是长江、黄河共同流经的省份,也是两大流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核心省份,在全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是新时代四川承担的历史任务和国家使命,其艰巨性和长期性决定了推进这项系统工程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并不断寻求新突破。立足中国式现代化,以更高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破解流域生态环保困境,因势利导打造绿色发展高地破解流域环发矛盾,以绿色智慧建设数字生态文明破解流域治理能力提升难题,以生态文明谱写长江黄河文明现代篇章破解流域文化共性问题,是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实现新突破的应有之义。

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全川境内96%以上的水系汇于长江,水资源保护、水生态建设、水能资源开发等责任重大。仅位于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其水能资源蕴藏量达1.124亿千瓦,技术可开发水能资源达8891万千瓦,富集程度居世界之最。四川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地,虽然四川黄河流域只占黄河全流域总面积的2.4%,但却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青藏高原生态屏障核心腹地,若尔盖草原湿地和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两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地位极端重要。从全流域来看,四川是长江水资源的第一道闸,发挥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保障作用,对整个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从地区发展来看,四川长江黄河沿岸雪山、森林、草地、冰川景观丰富,地质地貌奇特,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之一的黄龙和“黄河九曲第一湾”等风景名胜,孕育三星堆、金沙等古蜀文化遗址。万里长江自四川宜宾奔流而下,九曲黄河自四川阿坝蜿蜒而出,流域范围内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更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富活力和生机的增长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四川要“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一方面彰显了四川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重要位置,凸显了党中央从源头推进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持续性和艰巨性,坚定不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以上游意识、大局意识,切实履行好保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历史告诉我们,治理长江、黄河是历朝历代治国安邦的大事,也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子孙相继的“接力工程”,因此,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长江黄河流经四川的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环境脆弱,生物多样性丰富,既有龙门山地震断裂带等生态脆弱区域,又有乌蒙山区、甘孜阿坝等经济欠发达区域,还是多民族聚居区域。在这样的条件下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首先是一个治理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协调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持续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护流域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其次是一个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等领域节水,在高水平保护的基础上推进高质量发展,带动沿岸地区尤其是脱贫地区深入推动共同富裕;最后是一个改革的系统工程,需要完善“一盘棋”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制度体系,健全评估、监督、追责制度,深化跨区域跨部门合作工作机制,提升河湖长制的组织效能,形成上中下游协同发力、省(区)市县上下联动的体制机制。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为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征程上,我们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努力实现新的突破。一是以更高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按照“人水和谐”理念,实行最严格的水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制度,全面推进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权有责。切实抓好四川长江黄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源头管控、重点区域全方位防控,全面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增强森林、草原、湿地、耕地等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建立水生态考核机制,加强水源涵养区和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继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措施落实,做好跟踪评估。二是因势利导打造绿色发展高地。促进长江、黄河沿线地区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优化人居环境,提升生态品质,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鼓励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不断丰富完善民族地区生态产品体系,壮大特色农牧业、文旅产业发展,巩固脱贫地区发展基础,助推乡村振兴。推动区域间绿色发展协作,统筹流域发展与区域发展,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建设新时代美丽城市。三是以绿色智慧建设数字生态文明。促进流域沿线城市数字化与绿色化相互融合,以数字技术赋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把数字技术应用到生态产品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推动流域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建设流域生态环境一体化监管监测网络,建立水环境数字化管理业务体系,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生态环境治理新应用、新模式、新形态,用数字技术为节约资源能源、污染防治、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环境修复等提供智慧方案。四是以生态文明谱写长江黄河文明现代篇章。深刻把握“生态兴则文明兴”的精髓要义,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深入发掘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宝墩遗址、汉家陵阙、万佛寺遗址等文明价值,推动民族文化、黄河文化、长征文化、家风文化等文化元素的融合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以生态文明为绿色本底、巴蜀文化为文化本底,为谱写长江黄河文明的现代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感谢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彬彬、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李晓燕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