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罗之飏

沸!!!

“华龙一号”的“龙骨”是四川的

C919大飞机的“机头”是四川的

北斗唯一的“母港”是四川的

“嫦娥5号”的点火器是四川的

……


发展热潮中,四川形象不断刷新。

新变化,在这五年格外明显。

这五年,四川坚定发展信心,不断抢抓新机遇,拓展新空间,激荡新动力,不仅经济总量再次跃升一个万亿台阶,质量效益更是持续提升。

焕然一新的发展态势

11月3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首次成功校飞,标志着机场距离正式启用又近了一步。


作为中国第四个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这座四川“十三五”标志性工程,将重塑整个西部开放格局,更让四川发展格局焕然一新。

新起点上的新谋划

2018年新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赴四川,明确提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总体要求,以及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点任务。

在随后持续数月的“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中,四川发出一张蓝图绘到底、重整行装再出发的时代强音。认识再深化、思路再明晰,制约四川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和短板一一被厘清。

2018年6月30日,《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经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对外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格局……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加速构建。

11月,2020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投资推介会暨项目合作协议签署仪式上,879个项目签约,投资金额近9000亿元。点击图片▲查看更多新闻

新起点上的新成效

今年前三季度,尽管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但全省经济回升势头进一步巩固,GDP增速达2.4%,居全国第三;外贸进出口总额5900多亿元,同比增长22.7%,增速全国第一……

今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这既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更是对川渝过往发展的一种肯定。

五年来,尤其是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四川坚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全方位展现出崭新态势

规模权重迈上新台阶:

2019年,全省经济总量保持全国第6位同时,占全国的比重由2015年的4.4%提高到2019年的4.7%,提高了0.3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2019年,全省服务业比重超过50%,非农产业比重从2015年的87.9%提高到89.7%,工业和服务业双轮支撑格局进一步巩固。其中,五大现代产业增加值超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2%,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82.1%。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3.8%,比2015年提高6.1个百分点,与全国的差距从8.4个百分点缩小为6.8个百分点。

区域发展构建新格局:

伴随着“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深入实施,2019年成都市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比2015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主干引领作用明显;GDP千亿市州从2015年的10个增加到2019年的15个,市州经济追赶发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开放程度展现新态势:

伴随着“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深入推进,立体全面开放展现新态势。2019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980.5亿美元,年均增长17.7%,增速比全国高14个百分点。

坚定不移的奋进姿态

就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校飞的同一天,成达万铁路可行性报告正式获批。

两年前,四川基于缺乏进出川高速通道、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现实困境,提出“砸锅卖铁”也要建成成达万铁路,开辟成都经达州至万州港的东向铁水联运新通道。

砸锅卖铁,展现的不仅是对现实困境的清晰判断,更是攻坚克难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意志。

决心体现在专注

五年来,无论外部形势如何变化,经历九寨沟地震等自然灾害多次袭扰,四川始终把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心工作持续推进。

2017年8月,距离九寨沟地震10多天,四川首批42个县(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出台,勇敢对火力发电等4大类产业说不。

一个多月后,西博会进出口展暨国际投资大会上,四川与投资者签下投资总额6000多亿元的项目大单。

2017年9月15日上午,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进出口商品展暨中国西部(四川)国际投资大会,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国际展览展示中心隆重开幕。

决心体现在坚定

危难面前,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标准贯穿始终。

今年春节前夕,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如何应对?

2020年2月3日,距离武汉封城刚刚过去十天,四川在科学分析省内疫情发展态势基础上果断决策:推动重点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2月5日,四川出台缓解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13条措施”,3月13日又出台应对疫情稳定和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1个市(州)相继出台贯彻实施方案或配套政策,有序推动政策落地。

“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几个月来,正是这份决心,支撑四川乘风破浪,一路前行。

决心体现在担当

今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随后,省委第一时间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3月17日,在疫情防控巩固关键期,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重庆党政联席会议举行第一次会议便以视频会议方式举行。近一年来,成渝两地新的合作计划不断达成。围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实施,科学规划成都东部新区、宜宾三江新区等一批省级新区,正加速落地。

“抢抓机遇”成为贯穿四川“十三五”发展的重要关键词: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开发开放等国家战略,四川大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十三五”期间,成都中欧班列开行量连续4年保持全国第一,今年前10个月,中欧班列(成都)累计开行量超过去年全年,同比增长58.6%。四川自贸试验区正成为支撑内陆开放战略的重要支撑带。西部陆海新通道加速构建,四川加速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题、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磅礴不息的创新力量

11月27日凌晨,中国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发出第一度电。 这个让中国核电挺直腰杆“走出去”的大国重器,核心技术正是“四川造”。


创新突破

从支撑核能“变”电,到护航月球“挖土”,从歼—20、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大容量超临界锅炉,到“北斗”、“人造太阳”——中国环流器二号M……

点击图片▲一图读懂丨星空“北斗”,就在你我身边

源自四川的创新突破,不仅支撑全省抢占产业高端,更成为擦亮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引擎轰鸣

2015年,四川成为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不仅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重大改革任务,更是四川为实现高质量发展铸就的强劲引擎。

五年来,四川以全面创新改革激荡万钧之力,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供给体系、优化要素配置、形成动力源泉,持续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这五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全省工业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改善:资产负债率从2015年的60%,下降到去年的55.8%;成本费用利润率为7.3%,比2015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

这五年,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加大。2019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871.0亿元,是2015年的1.7倍。效果显而易见,2019年,全省专利申请13.2万件,专利授权8.2万件,分别是2015年的1.2倍和1.3倍。

这五年,新经济投入力度持续加,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其中,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等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产量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新商业模式、新业态也较快发展,2019年全省限额以上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达1013.2亿元,占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比重达14.3%,比2015年提高9个百分点。


成都新经济形成16个优势行业赛道,122家企业达准独角兽标准。(视频由成都市新经济委提供)

激扬活力

这五年,无论内外部形势如何变化,四川始终把持续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破解难题的重要手段,应对不确定,激发新活力——近3年,连续编制综合改革、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等“9张清单”,仅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一项,就累计共享确权400余项,累计注册成立60余家高科技创业公司,带动社会投资30亿元。

四川今年出台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定下新目标: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实现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7500户,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25%,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以高质量发展为帆,四川这艘发展之轮正乘风破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