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昌荣 川观新闻记者 王吉南

11月11日上午,3500尾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的长江鲟在宜宾市翠屏区合江门游入长江——当天,为保护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宜宾举行2020年长江鲟保护暨生态修复增殖放流活动,这是其中的一场“重头戏”。

据了解,除了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长江鲟,此次活动还放流省二级重点保护鱼类岩原鲤10000尾。这些鱼种将在改善三江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有序引导市民将一袋袋活蹦乱跳的长江鲟、岩原鲤通过放流台,顺着水流放流长江,同时向群众普及渔业保护常识。增殖放流活动是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这样的放流活动今年以来宜宾已举办多次。

据宜宾市翠屏区农业农村局水产渔业站站长刘晓欢介绍,此次增殖放流的鱼类,渔政部门将采取24小时不定时、不定期,江巡、路巡双结合,对它们进行追踪保护。他表示,宜宾市翠屏区将长江禁捕工作为重点,通过增殖放流的方式恢复生态环境的同时,大力宣传长江水生物保护工作,提升全社会共同保护长江水生生物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在长江“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背景下,成效已逐渐显现,就在不久前,刘晓欢拍下了一段飘鱼鱼群在金沙江宜宾段江面上穿梭的视频,“此前由于过度捕捞,飘鱼鱼群已多年没有出现在金沙江面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