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亚丁村保护恢复调研组 

宁蕖 张剑 李志强

“进山修炼了。”4月,亚丁村保护恢复项目生态修复部门负责人刘开国在朋友圈发出了一条动态。

确实算得上“修炼”,生态修复项目启动以来,刘开国和同事们在深山中选种育苗、喷土复绿、移栽大树,和在平原地区不一样,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上,每一个步骤的难度都跟着海拔一起被提升了。

裸露的边坡上,种上了绿色的草皮,美观的同时,还起到了防风固土、预防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作用。(李志强 摄)

云杉、落叶松、青杨、地被植物和灌木,在通往亚丁景区的公路两旁,指着眼前完整的生态系统,刘开国骄傲地告诉记者:“这些新栽的植物都是我们种的。”

这是亚丁村生态修复项目的重点内容之一——边坡复绿。“就是我们要在从亚丁观景台至村口7公里的沿途,给裸露的岩壁山坡种上绿植、披上绿衣。”

路旁栽种的云杉冒出了新芽。(李志强 摄)

自大学园林专业毕业以来,刘开国从事生态修复工作已经有近十年时间,“我种下的第一棵树已经十岁了。”但在如此高海拔的地区种树,难度还是比想象中的大,“主要是存活率太低了。”

为了提高植被存活率,项目采用了新技术——用“客土喷播机”将混合了纤维、长效缓释性肥料和种子的“客土”均匀地喷洒在边坡上,“我们的喷播厚度达到了二十公分,充分保障了植物根系生长所需要的空间。”刘开国告诉记者,这样做,还可以将坡面防护工程和绿色生态恢复相结合,保障坡面建立稳定的自然生态群落,达到防风固土、预防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效果。

播种之后,刘开国和同事们还要给植物“盖上被子”,制造温室环境,帮助出芽。“这些都是在平原地区没有的步骤,我们也是一边干,一边摸索。”

当然,“修炼”内容不止于专业技术,七八月份,正值草灌木发芽之际,刘开国和同事们密切地关注着草木的长势,也有了意外发现,“灌木丛下好多松茸!”这一惊喜的发现,给枯燥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刘开国学会了分辨松茸与其他菌类,还摸清了松茸的分布特征,“一挖一个准!”

“每一棵树,一棵草,都是一个生命,能抚育它们长大,很有成就感。”(李志强 摄)

进山“修炼”以来,刘开国的脑子里不时会冒出一些哲思,“生态修复其实不是简单的栽树种草,很多植物属于外来品种,如果不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所带来的病虫害,反而会对当地生态造成不良影响,就像人一样,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要融入当地的生活,就得入乡随俗。”

9月,亚丁村生态修复前期工作已经接近尾声,“这五个多月以来,我们已经种植了十几万棵树苗,边坡复绿施工面积共计达34.83亩。”刘开国告诉记者,接下来,就要进入最关键的养护阶段了。

“为了抚育这些植被生长,项目部组建了植被养护专班,采用绿化专业技术人员与当地有植被养护经验、责任心强的村民联合养护的方式,对所有新植植被进行日常管护和病虫害防治。”中建八局项目绿化施工主管方玉浩告诉记者。

九月,高原秋寒已至,登高望远,一片盎然的绿意,正静待来年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