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江芸涵

8月,四川2023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申报工作启动。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在部署这项工作时明确提出,鼓励设置急需紧缺和新兴专业,压减停撤错位过剩低质专业。

据教育厅高等教育处、职业教育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汇总各高校申报的专业调控方案,不少高校“调控”的决心和力度“很大”,如西南石油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准备撤销5个同质化、低质量的本科专业。与此同时,有不少高校积极申报数字经济、智慧农业、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等新兴专业。2023年设置高职专科省控专业14个,近三年全省高职学校新增专业点923个,撤销专业点549个,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匹配度不断提升。

我省高校专业设置呈现的良好态势,与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着力破解高校“专业设置同质化问题”有着直接而密切的联系。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党组精心谋划做实调查研究,紧盯教育改革发展难题,深入一线查实情、谋实招、求实效,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为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提供坚实支撑。

调研直面问题

专业调整 “惯性大”“反应慢”“力度小”,人才培养方案适应性不强

学科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对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新阶段,新兴专业、热门专业层出不穷,专业设置同质化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全国也是四川高等教育发展的共性问题。

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聚焦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重点针对高校“专业设置同质化问题”开展了解剖式调研,以调研发现的问题整改为契机,以解决问题实效检验调查研究成效,不断完善健全长效机制。

调研发现,2022年全省共有42所高职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占全部高职院校的50%,专业设置同质化问题可见一斑。专业设置同质化将造成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导致高校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低水平竞争漩涡,制约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阻碍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以全省高校2022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排名靠后的几所院校为例,他们受到办学基础、师资水平等限制或制约,虽然办学定位各有侧重,但均开设有电子商务专业,且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大幅低于全省整体水平。

调研组一致认为,从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来看,部分高校专业布局贪大求全,专业调整存在“惯性大”“反应慢”“力度小”等问题。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不准、适应性不强,与产业发展新业态、职业岗位新要求、就业工作新动向等脱节。

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摸清实情、破解难题、推动工作。专题调研后的总结会上,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负责人表示:“要坚持问题导向,对短期问题立行立改,对中长期问题列出近期、中期、长期目标,持续整改,一抓到底,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现实难题的做法。”

针对“专业设置同质化问题”,要以“强化省级统筹、优化布局结构、提高建设水平、打造优势特色、提升服务能力”为总体思路,建立有效运转的省校两级“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促进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进一步提高,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就业矛盾整体缓解,高校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

改进政策举措

鼓励设置急需紧缺和新兴专业,压减停撤错位过剩低质专业

6月,教育厅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建立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实行总量控制和“省控”机制,强化专业教学质量监测评估管理,支持引导高校立足办学定位、办学基础等设置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升级改造已有专业,合理设置交叉融合的战略性新兴专业,指导高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7月,教育厅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首要是鼓励设置急需紧缺和新兴专业。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紧密围绕我省六大优势产业需求,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碳中和、先进制造、生命健康、生物育种、生态安全、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新兴专业。同时,压减停撤错位过剩低质专业。“连续五年不招生的专业,须按程序予以撤销;对办学条件严重不足、教学质量低下、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两年低于50%的专业,高校须限期整改、暂停招生;整改不到位的,按程序强制撤销。”

省内高校陆续行动起来,优化专业布局,调整专业结构,强化专业建设,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促进高校学生“入口旺、出口畅”。

四川轻化工大学以强经费、强特色和强保障“三个强”为抓手,坚持专业动态调整机制,4年撤销本科专业16个,专业总数从89个调减至73个,新申报5个新兴或交叉本科专业,增强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今年,又申报了智能制造工程等3个新兴专业,提高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契合度。

西华大学《202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指导意见》出炉,明确新修订的培养方案要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特色与优势,深化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通专结合”和“专业+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6月,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机械工程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入选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

下一步,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将主动适应国家和四川改革发展需要,深化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改革,加快出台我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开展本科新设专业监测评估和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加强高校专业设置和建设的宏观统筹,持续优化专业布局结构,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科专业结构对六大优势产业发展的支撑力,服务支撑四川新型工业化建设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