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刘春华

“感谢求职能力实训营,帮助我找到工作。”8月15日,今年从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姚文海,已经在雅安市一家公司的库管岗位入职半个多月,职场生涯正渐渐步入正轨。

7月底,四川首期求职能力实训营在雅安市天全县举行,为高校毕业生量身打造求职能力训练课,潜移默化地转变其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经过5天系统学习,包括姚文海在内的30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有18人在结营时举行的岗位对接会上找到工作。


7月底,四川首期求职能力实训营在雅安市天全县举行。图为训练营学习场景。


举办求职能力实训营,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做细做实高校毕业生尤其是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项探索创新之举,也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做好高质量就业工作的生动实践。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主题教育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与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结合起来,在建章立制上见“真章”,在推动发展上求“实效”,切实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促进高质量就业的强大动力和实际成效。截至8月初,四川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建章立制见“真章”——

以问题为导向,牵头起草“35条”针对性措施

上个月,四川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的政策文件,针对全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面临的困难和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35条”具体措施,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千方百计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

政策出台背后,是全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面临的诸多困难与挑战:总量增量压力巨大,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新进入劳动力市场总量超过100万人;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招工难”和毕业生“就业难”依然并存;全省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市场需求放缓导致市场岗位需求总量不足等……

如何破解难题?问需于民,问策于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调研组以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的问题为导向,赴江苏、贵州、云南等7个省份,以及省内的宜宾、绵阳、乐山等16个市(州),对话企业负责人、高校就业老师、高校毕业生等群体,面对面询问困难,了解需求,听取建议。

“按照主题教育要求,厅领导班子精选了16个重点调研课题,每一个课题都有不同侧重点,但几乎每一个课题都涉及到就业问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胡斌介绍,随着调研的深入开展,该厅形成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清单,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和期限,在此基础上,该厅牵头起草了“35条”措施。

推动发展求“实效”——

解决问题动真格,做细做实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

“‘35条’措施,回应了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面临的具体困难,提出了明确的解决途径。”胡斌介绍,例如调研组发现,一些企业招聘时,强调“全日制”“第一学历”等条件。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调研组深入高校调研毕业生就业情况

对此,“35条”措施明确“合理设置招录(聘)条件,不得擅自提高门槛”,特别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应当带头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不唯名校、不唯学历,统筹兼顾各学历层次就业群体”。

又比如,调研中乐山某学院招生就业处老师反映,该学院机电专业毕业生宁愿到成都写字楼拿3000元的月薪,也不愿到本地8000元月薪的企业工作。对此,“35条”措施强调,通过推出一批“实干奋斗、青春圆梦”青年就业典型,开展“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学习宣传活动等,帮助高校毕业生及其家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

同时,狠抓调研成果转化落实。7月26日至8月10日,省级相关部门组成5个调研组对21个市(州)开展专项调研,督促各地细化政策,举办全省就业创业政策线上培训班,帮助各地把握政策、明晰规程、熟悉业务。

更多的落实措施密集推出——

在宜宾市组织全省首期求职能力实训营师资培训班;在雅安、宜宾、攀枝花等地举办四川首期求职能力实训营;在绵阳市启动四川省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做好省重点项目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见习……

更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从“35条”措施落实中受益,今年从成都文理学院毕业的高宇龙,在参加了四川首期求职能力实训营后,厘清了自己的求职能力和就业目标,和姚文海一样,在结营时的岗位对接活动中实现就业。

9月至12月,四川还将在县级以上城市开展“源来好创业”青年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活动,围绕创业者在场地、资金、经营管理、市场拓展、人才支持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提供资源对接服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将继续狠抓调研成果转化运用,进一步落实好‘35条’措施,继续千方百计做好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胡斌表示。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