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调“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认识,也深化和拓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如何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所要回答的时代命题。
坚持系统观念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方法根基。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断提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部分所强调的一体化保护、系统治理、统筹、协同推进等关键词,以及作出的具体部署,均体现了对系统观念的坚持和创新应用,是指导我们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行动指南。人与自然共处于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中,大气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需要统筹治理、协同控制。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坚持系统观念作为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持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有机结合,深入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完善跨区域跨流域跨部门联防联控机制,让各项制度措施形成协同联动效应,持续提升环境治理效能。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一场发展观的深刻变革,涉及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具体领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仅可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还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从而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笔者认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需要积极探索解除经济系统对化石能源依赖的内在惯性,应着眼于能源供应、消费以及排放系统的脱碳革命,重点围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关键领域,多措并举,稳步推动。能源方面,需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工业方面,重点推动石油、化工、煤炭、钢铁、电力等能源密集型产业部门加快节能减排,大力推动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的发展,加快构建绿色生产制造体系。建筑方面,围绕绿色建筑的建设,营造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的社会氛围,严格执行并持续优化提升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维护、改造、评价等标准或规范,推动“绿色”融入千家万户,融入建筑全生命周期。交通方面,重点围绕绿色交通基础设施、绿色物流体系等的建设和绿色交通工具的逐渐普及,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领域的推广应用,打造智能低碳交通网络。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从有PM2.5监测数据以来,PM2.5年均浓度首次降到30微克/立方米以内,为2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6.5%;重污染天数比例首次降至1%以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变革,成为世界上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速度最快的国家。笔者认为,围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持续健全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推进、依法保护,坚持用法律武器治理环境污染,用法治手段保护生态环境;二是持续完善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不断完善督查工作体制机制,确保生态环保督察不断向纵深发展,严格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推动各地区、各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健全排污权等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三是不断优化群众参与机制,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提高市场主体与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污染防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群策群力推动形成治污合力。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路径。笔者认为,首先,要强化顶层设计,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体系,包括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制度、资源产权流转制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考核体系等;其次,要提升“造血”功能,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道,积极挖掘生态价值,突出生态体验,运用市场机制推动生态资源市场化配置和交易并纵深推进生态产品保护补偿;第三,要注入金融活水,建立多元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担保等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金融产品,探索开发生态产品权益、收益与信用相结合的专项金融产品,加大对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主体的金融授信支持力度,合理降低融资成本,推动投融资多元化。
在新时代新征程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理解和牢牢坚持系统观念,全面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和中国实践,推动各个国家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本文系2022年天津社会科学院委托课题(22YWT-25)阶段性成果)
(席艳玲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科院基地研究员)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