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军拿着子脾寻找蜂王,为分蜂做准备。 施皓文 摄
川观新闻记者 陈秋吉 巴中观察 施皓文 马小米
打开蜂箱盖,数十只蜜蜂从蜂箱里飞出,熊军熟练地从中取出一块子脾,寻找着蜂王。在取到第三块子脾时,他发现了目标,随即将这块子脾完整地放入了一旁崭新的蜂箱里,整个过程耗时不到5分钟。
4月11日,当记者来到巴中市南江县关坝镇玉泉村的一处蜜蜂养殖场时,村民熊军正在分蜂。“我们每年春季都会分一次蜂,为的是繁衍更多的蜜蜂后代,加大蜂蜜的产量。”熊军解释。
玉泉村距离巴中市区103公里,紧邻陕西省汉中市,背靠米仓山,是古时候出川的要道之一。这里也是巴河的发源地,整个村落依河而建,河流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玉泉村民。
行走在玉泉村,记者发现几乎每家都会在庭院空地处摆放几摞蜂箱。询问村民后得知,蜜蜂产蜜品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质条件,而玉泉村的村民们靠水吃水,依托家门口的巴河,发展出一片大好“钱景”。
忆往昔
洪水肆意、野兽侵袭、技术落伍,蜂农大多赔了本
1994年7月,初入社会的熊军同一些乡亲一起踏上了去新疆务工的列车。“当时玉泉村发展落后,想着出去拼一把。”熊军告诉记者,可刚到工地没几个月,就因一次误操作导致右手受伤,再也干不了重活。“休养到10月,又回来了。”
“村里自然条件这么好,为什么不尝试全职养蜂呢?”心灰意冷之际,父亲的一句话点醒了熊军。其实,玉泉村养蜂的故事,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依托巴河、米仓山、光雾山等自然资源,玉泉村具备得天独厚的养蜂条件——野生蜜蜂多、水质优、蜜源丰富,村里人纷纷走上养蜂之路,趁农闲时挣点“零用钱”。但村里也饱受洪水之苦。
巴河源头,河流顺着山脉流下。陈秋吉 摄
在熊军的记忆里,几乎每年汛期,家门口的巴河都会涨水。“最凶就是2015年的那场洪水,两岸的河堤被冲垮不少,我家坝子都被淹了,蜂箱全部泡水,损失了五六万元。”熊军回忆道,每年夏天肆意的洪水,困扰得当地村民苦不堪言。
“放家里养殖会被洪水困扰,那就把蜂箱搬到山上去!”这个念头很快在熊军脑海里闪过。于是,熊军就和村民们一起把蜂箱搬到山林里。“山上植被多,蜜蜂能采集的蜜源自然也多,出蜜的量会比在家里养殖高30%左右。”熊军解释说,但靠天吃饭也有意外发生,山上常有黑熊、黄鼠狼等野生动物出没,偷吃蜂蜜、破坏蜂箱是常有的事。
除了受自然因素的困扰,技术条件的落后也成为村里养殖蜜蜂的一块“绊脚石”。过去,村里取蜂蜜常用的是传统手摇桶,虽然使用方便,但往往会破坏子脾上的蜂巢,来年蜜蜂需重新筑巢,产出的蜂蜜也会随之减少。种种问题横亘在玉泉村蜂蜜产业发展的路上,如何改变成了村里急切寻找的方向。
看今朝
技术更迭、加固堤坝,村民腰包“鼓起来”
2015年6月28日,由于连夜暴雨,玉泉村遭遇洪水,部分河堤被冲毁,村里损失惨重。
“洪水退去后,我们第一时间加固了堤坝,并修建了防洪堤,还多次清理河道泥沙。”玉泉村党支部书记李东阳表示,从那以后,村里再也没发生过洪涝灾害,农牧业的产量也逐年增加。
熊军正在展示收集的新鲜土蜂蜜。陈秋吉 摄
“依托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市里经常派养蜂专家来村里进行技术指导,解答村民们的困惑。”李东阳讲到,大家都很积极,不少村民还留下了专家的联系方式,遇到问题时直接沟通请教。
“没有专家的指导,我可能又出去打工了。”村民岳进修对专家赞不绝口。他告诉记者,自己早年在陕西做生意,因经营不善选择回到家乡,在村里养殖娃娃鱼、冷水鱼和蜜蜂。通过专家指导解决了养殖中的技术难题,如今养殖规模越来越大,腰包也越来越鼓。“现在一年收入能有个小十万元。”
除了请教专家,不少村民还在网络上自学,了解最新养蜂技术并运用到实践中,熊军就是其中一员。他购入了大量养蜂相关的书籍报刊,并主动学习上网,跟着网上视频教程学习怎样选蜂箱、如何取蜂蜜等。
“现在我们用小刀刮取子脾上的蜂蜜,而不选择传统手摇桶了。”熊军解释,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蜂巢,提高来年出蜜率。目前,熊军在家里养殖了百余箱蜜蜂,每年的纯利润能达到六万余元。
如今,越来越多中年人选择放弃外出打工,回到家乡养蜂。据李东阳介绍,全村现有蜜蜂1500箱,年销售蜂蜜4000公斤,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可达8800元,比前几年翻了一番。
望未来
建民宿、打零工、开网店,农旅融合赋予乡村新面貌
玉泉村距离大坝景区23公里,距离光雾山景区43公里,距离汉中龙头山景区51公里,周边旅游资源比较丰富。
“我们在龙头山景区租了商铺,除了卖一些纪念品,家里产的土蜂蜜也会拿去售卖。”熊军的妻子黄其娟告诉记者,在养蜂的空闲时间里,熊军会陪同她去景区守店,多挣一份钱补贴家用。
村里像这样打几份工的村民还有很多。李东阳表示,自己也经常鼓励村民们在农闲时间去景区销售农产品,租个商铺做点小生意。“毕竟多一份收入就多一点希望。”
俯瞰玉泉村,整个村落依巴河而建。施皓文 摄
2020年6月,巴中决定组建“巴中市光雾山诺水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关坝镇和光雾山镇等四个乡镇整体划入新区范围,突出发展文旅产业。玉泉村也被纳入规划之中,将成为光雾山—诺水河景区的重要集散、休闲中心。
“未来我们计划在银玉路两旁打造独具川东北民居特色的农家乐、民宿。”李东阳指着巴河对岸的公路说道,届时将鼓励村民们从事餐饮、旅游产品销售等经营活动。
随着汉巴南铁路的修建,关坝站的通车将为玉泉村带来更多的人气与资源。“我们还打算让村民们学习网店运营、直播带货,将玉泉土蜂蜜的名声打响。”对于未来发展,李东阳充满信心。
记者手记
“95后”村支书为乡村注入新动力
李东阳是一位“95后”村支书。虽看上去稚气未脱,在思考玉泉村建设发展时,他却毫不含糊。跟随李东阳穿行在玉泉村,村里每家每户的情况他都如数家珍,提到村里的支柱产业、未来规划,他更是滔滔不绝,颇有想法。
面对文旅新区成立这一机会,李东阳希望能抓住这个风口,带领村里百姓的生活再上台阶。他不仅找渠道让村民们去学习网店运营、直播带货,还积极洽谈项目,为村里招引第二、三产业入驻,丰富全村产业结构。
“我希望能吸引更多像我这样的同龄人回来建设家乡。”这是李东阳在接受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从前村里只有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如今养蜂产业吸引近百名中年人回乡建设。相信未来,在李东阳的努力下,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投身乡村事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天府之国,做好农村的特色产业
建设美好乡村
多一份收入就多一点希望。
搞好蜜蜂养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就是生态价值转换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真实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