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文/视频剪辑
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当前,四川卫生健康系统开展一系列行动和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正往三州地区和多个基层医院多点扩容。
打破“帮扶两条线”局面 下村义诊将成季度“规定动作”
“有糖尿病,就别再喝含糖饮料了。”“不舒服别扛,要去医院诊断治疗,尽量休息好。”3月24日,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组织义诊小分队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且拖乡三甘果村村委会广场,对口帮扶喜德县人民医院的医生、省四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刘瑶丽正在给村民耐心交代。
这天,刘瑶丽在内的四名省四医院医生,和两个“徒弟”、喜德县人民医院医生为村民开展健康宣教和义诊活动,宣传疾病预防知识、测血压血糖、查耳病、咨询病情等,为行动不便的群众诊断病情、指导用药及治疗。
省四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刘瑶丽正在照顾患者。省四医院供图
让刘瑶丽颇为振奋的是,驻村“义诊”将成为新的“规定动作”。经过省四医院驻村工作队的摸排,结合医院相关负责人多次调研,发现村里“一老一小”多,不少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对慢性病重视程度不高。从喜德县返程后,医院领导班子迅速敲定两件事——
一件事是打破过去“帮扶两条线”局面,衔接乡村振兴和医疗支援两项帮扶工作,将优质医疗资源“再”下沉。“2016年至今,我们每年派驻医护人员对喜德县人民医院提供‘医疗帮扶’,2021年选派驻村工作队对喜德县且拖乡三甘果村村民提供‘乡村振兴定点帮扶’,我们正计划每季度让‘医疗帮扶’人员去‘乡村振兴帮扶’点位,形成一项固定制度,根据村民疾病情况,按需提供针对性的义诊服务。”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另一件事是该院将发挥“四川省慢性病医防融合指导中心”作用,探索将喜德县且拖乡三甘果村作为试点村,以专病为切入点,联动当地疾控部门和医生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慢病干预等多元医防融合服务。
一线工作者积极行动。4月3日,三甘果村驻村第一书记、省四医院医教部干事吕小菲和驻村队员、省四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陈金龙打算将村民健康台账摸得更细更实,帮更多医生做好重点人群医疗服务。对口帮扶医生、省四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蒋玉媛思考,下一季度在该村义诊时要带去更多药品、宣传单、彝语科普小视频,时间充裕时还可办讲座。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也惠及基层医务人员。“从‘师傅’刘瑶丽身上,我学到很多糖尿病及并发症的规范化诊疗用药方案和个体化诊疗方案。她特别有耐心,考虑问题周全,我以后也想帮助更多患者。”喜德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巴久阿英说。
系列合作紧锣密鼓 惠及更多基层日间手术、眼科和妇幼患者
当前,一系列布局紧锣密鼓,彰显四川医疗卫生系统迅速下沉的行动力。
3月20日,省卫健委组织“四川省母婴安全和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对口帮扶”签约仪式在成都市举行,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省妇幼保健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分别对口帮扶甘孜州、凉山州、阿坝州卫生健康委,帮扶周期为2023年至2025年,未来将以保障母婴安全为重点,围绕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网络、建设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建强妇幼保健特色专科等工作,多维度、多形式开展深度帮扶合作,有利于解决四川省妇幼健康服务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4月3日,喜德县人民医院,省四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王海权正在带“徒弟”。省四医院供图
3月20日至3月22日,省卫健委主办的第七届“点亮一盏灯 照亮一家人”健康知识上高原活动举行,30名专家“组团”前往凉山州越西县、喜德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当地医院、学校、广场,为超过2000名群众提供现场义诊服务、为两县当地医院临床示教和当地学校提供青少年健康心理、营养主题科普讲座。
活动结束后,专家团成员、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陈建辉打算进一步研究疼痛类疾病,学习更多中医外治法,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心血管内科主任季雪红更坚定治疗更多患儿的决心,“越西县义诊时接诊了8个患者,有1个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她担心患儿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特意通过带孩子来诊治的爷爷联系上孩子母亲,在电话里沟通孩子病情和治疗方案。
3月23日,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和四川天府新区11家社区医院达成日间手术一体化合作,患者在社区可完成换药等多项操作,省去往返医院的时间,术后安全也能得到保障,基层医疗机构可学习识别手术后并发症、参加紧急处理等技术培训,整体提高社区医疗水平。
3月24日,由成都市青羊区卫健局组织实施、成都爱迪眼科医院牵头、辖区内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参与的成都市青羊区眼科全专联盟成立,下一步将制定基层眼科医生年度培训计划、协助建设基层临床眼科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
据悉,省卫健委还将进一步拓展名医服务群众渠道,开展“万名医护下基层志愿服务”,组织更多专家到基层带教义诊,让医疗志愿服务向全省革命老区、边远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地区下沉。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