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许静 张彧希 周伟 周显彬 摄影 卢春阳 吴枫

时间:2022年冬至。

坐标:全长1.9公里的宜宾五粮液大道。这条路起于五粮液东大门,终至岷江大桥北桥头,是进出五粮液产业园区的重要交通要道。

尽管已到三九时节,道路两边摆满的鲜花、树上缀满的彩球彩灯和周边的氛围装置依然“热气腾腾”——“12·18”的热度尚未褪去。

五粮液集团东大门

12月18日,对五粮液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在这一天召开的经销商“共商共建共享”大会,已成为备受业内外关注的风向标事件。

每一年的“12·18”上,这个酒业龙头企业总会向外界传递面向新一年的新蓝图、新思路,今年也不例外。

食品饮料产业是我省的第二个万亿产业,而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的白酒产业,是其中最耀眼的明珠。我们的采访带着强烈的好奇:在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的进程中,作为全省白酒产业重要支柱的五粮液,将书写怎样的答卷?

拼劲

“越是关键时刻,越是要有拼的精神”


“五粮液501古窖池中国白酒文化圣地”项目工地

“起锅咯!”从半空中伸出的铁质吊钩,将一个直径1米多的“锅盖”吊起,一时间,氤氲的蒸汽从甑子里升腾而起,混合着粮食和酒糟的香气扑面而来。

这是2022年12月22日当天,五粮液501车间“全恒昌”酿酒作坊的第五次“起锅”。“全恒昌”和紧挨着它的“利川永”,隐藏在宜宾市滨江路附近一个小巷子里,虽然有些不起眼,但这里却是五粮液大名鼎鼎的501明初古窖池群的一部分。

“全恒昌”酿酒作坊至今已有650多年的酿酒历史,且从未中断

有着30年酿酒经验的屈万聪,是五粮液501车间“全恒昌”班组的组长。他告诉记者,“501”的“5”代表的是五粮液,单号为生产车间,双号为辅助车间。“01”指的就是五粮液的第一号车间,是由长发升、利川永等拥有650多年酿造历史的古作坊整合在一起的。“650多年,从未间断生产。”屈万聪放下手中的铁铲,从铁皮桶里舀起一杯刚刚酿出的原酒,特意让记者尝尝。屈万聪告诉记者,“每天凌晨3点就开工,起糟、拌料、润料、拌糠、上甑……”料的配比、蒸的火候,通通印刻在师傅们的脑海中。这样的打拼,从历史深处走来,延续至今。

闲聊中,屈万聪告诉记者,他25岁的儿子如今也在五粮液从事酿造工作,学习起糟、拌料、摊凉,古老技艺的传承在父子的两双手之间悄然流淌。不同的是,“儿子那边的车间,规模大得多,有几千口窖池。”

“全恒昌”酿酒作坊

这个老屈口中“规模大得多”的车间,给记者的第一感觉就是“震撼”。当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五粮液江北产业园区的523车间——车间长1.6公里,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年产能超过4万吨,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单体酿酒车间,也是目前五粮液编号最新的酿酒车间。

如今,这个车间正在刷新自己创下的纪录。

一名“全恒昌”班组的酿酒工人正在作业

隔着一条园区道路,在523车间对面,一座4跨厂房已经于去年12月6日正式投产。厂房内,几口巨大的甑子一字排开、蒸汽升腾,上百名工人卖力地拌料、拌糠;一抬头,一幅红色横幅分外醒目:用“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创”的勇气,奋力推动五粮液高质量倍增工程。

“这是我们523车间生态酿酒扩能改造项目,投产后能新增年产能2000吨。”五粮液投资技改部工作人员董显荣说。

2022年12月6日正式投产的523生态酿酒扩能改造项目车间,是五粮液的“高质量倍增工程”的一部分

这个项目对于正在打造世界一流酒企的五粮液而言,有着标志性的意义。在五粮液的“高质量倍增工程”中,从2022年开始,要用三年时间实现产能倍增、四年实现产量倍增、五年实现效益倍增。这,相当于再造一个五粮液。

去年上半年,五粮液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从钦在股东大会上的发言曾提到,“要确保4个重点项目年内全面建成投用。”其中,就包括523车间生态酿酒扩能改造等技改扩能项目。

然而,疫情反复、高温限电等超预期因素接踵而至,给项目建设带来了超预期的困难。那段时间,董显荣一度愁眉不展。

“越是关键时刻,越是要有拼的精神。”董显荣回忆,面对高温限电,他们拉来了发电机,想方设法保证项目建设用电;面对疫情,组织100多名工人组成“防疫泡泡”,吃住都在工地上,“项目建设一天都没有停!”

董显荣至今记得项目建设的几个关键节点:2022年4月,项目正式开工;10月,车间举行投窖生产仪式;12月,新窖池开窖出酒……

那一刻,整个523车间为之沸腾。

523生态酿酒扩能改造项目车间

“2022年,五粮液实现了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的双胜利,实现了稳健增长和布局长远的双统筹,实现了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的双提升。”在五粮液第二十六届12·18共商共建共享大会上,曾从钦交出了这样的五粮液答卷。

动能

新旧动能转换中蓄势一跃


一个约1米长的长方形有机玻璃柜子中,并排着十几个圆形的培养皿。培养皿中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是五粮液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郑佳最珍视的“宝贝”——酿酒微生物。

传承已逾千年的五粮液代表着中国浓香型白酒的最高酿造水平,但从现代科学角度看,中国白酒发酿的机理是什么?哪些微生物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直是未能精密解码的谜。

在眼前的这座9层大楼里,白酒风味的奥秘正在揭开神秘面纱。

“经过近十年的基础研究,我们已经发现了白酒中的3000多种风味物质,在酿造过程发现了2000多种微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大楼里,储藏了其中的400多种菌种。”郑佳说。

这些小小的微生物,将在五粮液高质量倍增工程中发挥奇妙的作用。

“我们从我国活态保存最好、最古老的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群中分离出众多独特酿酒微生物,通过科学手段对这些微生物进行定向培养,筛选出适合的复合功能菌系并移植到新窖池中进行酿造,将促进新窖池快速老熟。”郑佳透露,该技术将首次在五粮液高质量倍增工程中推广使用,极有可能快速提升五粮液名酒率。

边走边看,郑佳自豪地说起宣传栏墙上挂着的几篇论文,“这是我们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上的关于风味因子和功能微生物的研究成果。”近10年来,五粮液推进以发酵机理、健康因子、风味物质等为核心的基础理论创新,发表科研论文341篇,许多成果填补了白酒风味、微生物领域的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古老的酿酒技艺,正在新旧动能的激荡中,实现“关键一跃”。

新动能,不仅体现在科技创新激起的浪花,还藏在五粮液园区的时时处处。五粮液东大门前的一片空地,从去年12月18日正式动工,仅仅4天时间,已经完成了场平和临时电缆的铺设工作,原先的一片荒地,已经整齐地铺上了碎石子,工人们正铆足劲头挂图作战,力求早建成早达效。

2022年12月22日,五粮液门户区“五粮·东方酒谷”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这里是五粮液门户区新项目所在地,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叫做“五粮·东方酒谷”,将打造宜宾乃至中国“酒文化”展示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蹲点采访中,一个个重大项目的有序推进,让人感受到新动能的后劲与潜力。

“未来两年内,一个集酒文化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示于一体的世界一流酒企门户区将在这里拔地而起。”指着身旁的这片空地,五粮液投资技改部工作员陈善腾表示,将对标宝马总部、施华洛斯奇总部,在这里创造一个独具地方文脉又面向未来、开放的世界级滨水城市复兴空间。

以“面向未来”的五粮液门户区为起点,沿岷江而下五公里,便来到了“回望历史”的中国白酒文化圣地项目基地,项目总投资16亿元,将以五粮液501车间元明古酒坊和元代酿酒遗址为核心,打造集酒文物保护、酒历史追忆、酒工艺展示、酒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中国白酒文化圣地。

新项目陆续上马,在建项目正加速投产。“目前,公司新建和在建的重大项目总共有30余个,囊括新增产能、配套能力、文化打造、科技创新等方面。”陈善腾表示,这些项目将有力支撑五粮液打造世界一流酒企,引领川酒打造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

以重大项目、重大创新为抓手,五粮液发展动能强劲。去年1-9月,五粮液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均保持两位数稳健增长,销售收入占到川酒整体营收的48%,预计全年有望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蓄势冲刺世界一流企业。

“以高质量发展‘拼业绩’、以高质量动销‘拼市场’、以高质量倍增‘拼项目’,五粮液已成为川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压舱石’。”省优质白酒产业机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格局

抢占机遇期  与世界干杯


2022年12月23日早上7点,当记者来到五粮液酒体设计中心时,曹鸿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2022年12月23日,曹鸿英(左一)正带领团队进行原酒定级

曹鸿英是党的二十大代表,五粮液506勾调车间党支部书记、主任,酒体设计中心主任。她的工作内容,颇具仪式感——轻轻拿起杯子,先端详色泽,再轻轻摇动两下,放在鼻下用心嗅闻,随即细抿一口,慢慢品味……如此循环往复,每天要重复上百次。40年来,曹鸿英就这样品尝了超过一万公斤白酒。

她的职责,就是要在塑造好酒体大样后,在仅占基础酒万分之一的调味酒中,找到香味组合最佳的“黄金比例”,这是白酒酿造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

这个冬天,曹鸿英坚守了40年的岗位,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进行国际时尚版五粮液口感升级的勾调技术攻坚。“低度化、国际化是白酒产业面临的又一道关口,也将打开中国白酒新的发展空间。”

“国际化”,是记者在几天的采访中频频听到的字眼。在对话中,不少人都提起几天前2022中国国际名酒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一个小插曲:墨西哥驻华大使施雅德风趣地提到,“不管是白酒、龙舌兰还是梅斯卡尔,中国和墨西哥都会用到特质的小酒杯,并且一饮而尽。”他还提议,为酒博会的成功举办“云举杯”。

在不少人看来,此次酒博会向外界释放出白酒“国际化”的强烈信号:2022年12月17日,五粮液、茅台、汾酒、泸州老窖、帝亚吉欧、保乐力加、百富门等国内外知名酒企共聚宜宾,携手发布倡议“坚持合作包容,打造便利、高效、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携手共进开创行业全新和美生态,促进世界酒业蓬勃向前。”

这不是五粮液第一次为促进世界酒业发展发声。继2017年牵头成立国际名酒联盟、共建酒业命运共同体之后,去年的“12·18”,五粮液再次带头讲好中国白酒故事。“五粮液愿与世界名酒企业一道,努力建设一个‘尚和合·共美好’的全球酒业和美生态圈。”曾从钦这样分享和美发展之道。

在业界看来,中国白酒的国际化之路并不平坦。但仅仅回望近段时间来五粮液的足迹,就可以感受到其想与世界干杯的脉动——

2022年9月11日,东博会战略合作伙伴和指定白酒;

9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第二届大会荣誉战略合作伙伴、官方指定用酒;

11月3日,五粮液第四次携手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亮相2022年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

11月4日,第五次携手进博会……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五粮液集团实现营收1400亿元。“按照目前的发展规模估算,三到五年内五粮液将很大概率实现进军世界500强的历史性突破。”有业内人士这样判断。

届时,中国的五粮液、世界的五粮液将名副其实。

记者手记



在时空坐标轴上,我们看到了什么?

五粮液生产车间的编号,是一组以“5”开头的三位数字。从最古老的“501”,到规模最大的“523”,时空交错中,蕴藏着企业的发展密码。

观察一家企业,有很多种维度。这次蹲点采访,我们选取以时间作为经度、以空间作为纬度,试图搭建一家龙头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坐标轴。

循着时间的刻度,我们返回企业发展的“零公里”处探寻答案。在“全恒昌”“利川永”,氤氲的蒸汽混合着五粮之香,烘托着酿酒师傅们挥舞铲子的身影——他们,都是星光下的赶路人。透过这格外动人的一幕,在650多年的时光背景板上,镌刻着“执着”“专注”“拼搏”的工匠精神。

沿着空间的长度,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523车间长“1.6公里”这个数字带来的冲击力。这个84跨的全球最大单体酿酒车间,缓缓驱车走一圈都需要近10分钟时间。而在它身旁拔地而起的新项目,意味着“523”还在不断延长、拓宽。

这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空间,更是企业发展的活力空间、腾飞空间。

而把探寻的目光放大到“十里酒城”,这样的空间还有很多:9层楼的技术研究中心、在业界赫赫有名的506车间、占地约330亩的五粮液门户区“五粮·东方酒谷”项目……它们,共同积蓄着一家企业的“爆发力”。

在这个时空坐标轴上,我们都感受到了一种共性的密码:拼搏奋斗的精神、创新的动能、开放的姿态,它们共同构筑了企业穿越多轮周期的强大实力,绘制出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也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的一个生动注脚。

声音



党的二十大代表,五粮液506勾调车间党支部书记、主任,酒体设计中心主任曹鸿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这让我们备受鼓舞。五粮液是沐浴着党的改革开放春风成长起来的白酒龙头企业,作为一名党代表和基层工匠,我将坚定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带领团队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关于“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实施制造强省战略”的决策部署,在五粮液打造世界一流酒企的奋进道路上作出自己的贡献。

五粮液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郑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在实践中,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了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力。作为一名企业的科技工作者,我将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持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全力以赴抢占先机、决胜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