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成栋 吴忧 燕巧 摄影 韦维
9月,汽车从国道212线驶入山路,山势起伏,道路曲折蜿蜒。
山下,绵绵秋雨之后,白龙湖恢复了浩渺的水面。山腰,一片片茶园烟雾笼罩。
俯瞰青坪村的茶园。
打开车窗,混合着水汽的茶香氤氲开来,散发阵阵暗香。顺着茶香望去,远远地望见:山里,红顶白墙的人家。
中午时分,前方山体出现“浙川共建白叶一号茶叶产业基地”的字样。我们意识到:2018年,全国首批接受浙江安吉黄杜村捐赠安吉白茶的广元青川沙州镇青坪村到了。
青坪村原是“清贫村”
藏在川陕甘交界处的青坪村,地处白龙湖西岸。蜿蜒的白龙江和支流,在崇山峻岭中努力用激流开道,冲出了大山,也留下了诸多狭窄的山沟。87年前,红四方面军曾在青坪村北侧的平台山依托山险设立阻击阵地,用劣制武器打赢了平台山战斗。
群山环绕,地形陡峭,给予了青坪村广阔的幅员面积,也留下了贫瘠的土地。全村1041人,共有耕地5100亩。多少年来,山里人在坡上使尽了力气。然而,年底一算,薄薄的坡耕地里长出来的苞谷、红薯和小麦,亩产还不如其他地区的七成,根本换不了多少钱。2014年,全村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20%,是省级贫困村。由于连年的努力拔不掉穷根,有扶贫专家曾摇头:还是搬到山外去吧!
青坪村位于青川县北部,平均海拔900米以上,坡地多平地少。
致富,成了忙忙碌碌却求而不得的梦想。
穷久了,村里人自己都丧了气。“青坪村还是改叫‘清贫村’才对嘛!”这是大伙苦中作乐的自嘲,透露着无奈、不甘。
但是去年,青坪村脱贫户的人均纯收入突破一万元。青坪村还拿下了“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四川省首批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等多项荣誉。
沧桑巨变,不少人归结为是因为2018年秋季种下的浙江安吉黄杜村捐赠的安吉白茶“白叶一号”。而探访“白叶一号”的神奇之处,正是我们此行的目的。
午饭之后,我们决定去找村干部们摆摆“龙门阵”。刚到村委会,就碰上了正在思谋秋季整地种茶的村支书王永明和“土专家”王正全。
见到我们来,王永明赶紧给大家泡了一杯“白叶一号”,“还要扩种‘白叶一号’,这几天整地,月底前就下苗子了。”
“白叶一号”白茶。
王永明说,赶着秋季扩种“白叶一号”,实在是因为大伙尝到了甜头。单是今年首次丰产,在“土地流转收租金+务工就业挣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委托经营拿酬金+村集体分红得现金”的分配机制下,全村1226亩“白叶一号”,就为村里贡献了茶园流转费36.78万元、务工收入120万元,“还不算分红。”
“外头都花高价抢着买。”脱贫户王正全捋了捋头发,提高了嗓门:“上好的雨前白茶,干茶卖到了六七千一斤。一亩收个三四斤干茶,一家种七八亩,不比你们城里人收入少。”王正全说,自己十几岁就开始种田,从没见过这么赚钱的“庄稼”,“我跟我娃儿说,你好好打工,我好好种茶,明后年把轿车开回家。”
告别了王永明、王正全,我们来到了村委会旁边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敲开门后,我们进了一户人家。刚刚坐下,主人宋明华就说起了搬迁五年来的变化:现在,自己和老伴在茶园找到了工作,每天能赚160元,算上儿子务工收入,一年全家收入七八万元;过去,家里只有一台彩电算个值钱的物件,这几年陆续添置了摩托车、冰箱、洗衣机,自己和老伴也都买到了手机……
指着对面山上的茶园,宋明华说,那就是自家的承包地,茶园后面若隐若现的土房子,就是自己过去的家……
“这话我现在收回”
日头偏西,王永明就开始给村民们打电话。
“你们苗子准备好了哇?好久能运过来?”
“你们找好人了没得?找了多少人呢?工钱谈好了哇?”
……
十几分钟的电话打完,王永明的额头渗出了细细的汗珠,“操心,但还是开心。”伏在桌子上,王永明把刚才的沟通情况,一一记在笔记本上。他说,从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大伙的干劲十足,今秋128亩“白叶一号”扩种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村民在为128亩新茶园开厢起垄,并给土壤培肥。
“你是打自己脸呢。”看见王永明忙碌的样子,前来办事的村民们忍不住调侃。听罢,王永明愣了一下,大笑了起来。
王永明解释,2018年10月,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下,数十万株白茶苗从浙江安吉来到四川青川“安家落户”。
作为省定贫困村,一直没找到脱贫支柱产业的青坪村,被广元市和青川县列为首批接受白茶苗捐赠的三个行政村之一。当年7月底,在青川县委召开的白茶受赠种植动员会上,打小就和茶叶打交道、彼时已经在青坪村带着大伙种了上千亩绿茶的王永明却唱起了“对台戏”。说到激动处,他拍着桌子冲着县领导吼了起来:“在我们这儿种白茶能赚钱?简直说瞎话嘛!”
王永明解释,三四十年前,白龙湖周边种了不少白茶苗。但种植过程中,大家发现白茶产量太低、管护太难和市场认同度不高。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青川本地的茶园里已经找不到白茶的身影,“90年代修宝珠寺电站(蓄水区即白龙湖),库区老百姓把能带走的带走了,就是不带白茶苗子。”也正是这段经历,让王永明固执地认为,青坪村乃至青川县都是白茶种植的“绝地”。
四年之后,为了村里种白茶忙里忙外的王永明,早就改变了看法。
“赚到钱了嘛!所以,我一直想当面给那几位领导道个歉。”看着窗外的茶园,王永明默默盯着茶园里的标语出神。
那块标语上写着:致富不忘党的恩。
“外来和尚”和“本地徒弟”,没把“经”念歪
太阳偏西,山坡上传来金属撞击泥土和石块的声响。这声响,夹杂着一阵阵对话声。
“你看看,这个沟不够40公分,排水不达标,苗子容易淹死。”
“这块地的牛粪少了,土壤腐殖质不够,苗子长不起来,还得加。”
“哎哎哎,这垄不够80公分,保土不行,还要加宽。”
顺着坡上的梯田间小道,记者来到了声音的源头——一群正在挥舞着铁锹、镐头的庄稼汉。见到我们来,为首的中年汉子不好意思地笑了,“我是在给他们说整地的技术呢……”
中年汉子叫宋朝林,是土生土长的青坪村人。2018年10月20日上午在青坪村举行的青川接收安吉“白叶一号”茶苗捐赠活动上,作为受赠代表的宋朝林曾经宣誓:一定要把技术学好,让“白叶一号”在青坪村生根发芽。当时,他的学艺对象,是黄杜村种茶大户杨学其。
誓言斩钉截铁,现实却很骨感。转年春天,正要发芽的“白叶一号”出现了枯死。特别是3月初到5月初长达两个月的白化期(白化期后期也是茶叶的修剪期),连黄杜村乃至浙江常年与白茶打交道的专家都束手无策。因为,在黄杜村,那边白化期只有20多天。这也让黄杜村与青坪村的土专家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你们没有按照我们的要求去管理——闻讯赶来的杨学其对学生很不客气,对刚刚入门的宋朝林不以为然。
你是外来的“和尚”,念不好“本地经”——这是宋朝林对老师的“口头禅”。宋朝林认为,青坪村和黄杜村相距1700公里,两者自然条件相差甚远,杨学其那一套并不适用。
争执归争执,问题还要从头来解决。“白茶白化期间是没有光合作用的,这期间茶树很脆弱。照搬其他地区的经验,把握不好修剪时间节点,茶树是很容易枯死。”平心静气后,师徒还是坐在一起“会诊”:青坪村白茶白化期过长的“元凶”:由于海拔偏高和地处内陆等因素,青坪村在4—5月的气温比黄杜村偏低了3℃。因此,四川本土专家给出的对策是:把修剪时间延后到5月初的青坪村气温回升期。
村民在茶园里除草、整理土地。
第二年春天,抱着“试一试”心态,宋朝林和大伙“照方抓药”。这一次,白化期的茶苗死亡率回归到了正常水平。趁着这个功夫,宋朝林等土专家总结经验,在黄杜村“师父”们种植技术的基础上,推出了一套适应青坪村本地自然禀赋相适应的“白叶一号”种植管理手册。
“老师,这盘我们没把‘经’念歪!”确定“药方”奏效那天,宋朝林给杨学其发了一条长长的短信。
“种起来娇贵,卖起来金贵”
“这茶比儿媳妇都难伺候!”
“胡说,这是富养女儿呢。”
人群被俏皮的对话激起一阵欢笑,正在喝水的马浩强差点被呛到了。中秋节前一天一大早,青川县茶产业发展事务中心主任马浩强就赶到青坪村,参加“白叶一号”的白茶种植管理数字化系统的验收,看见大伙都在,就在村部的茶史馆搞起了临时培训。
但村民们的讲话不是没有道理。
“娇贵”——由于“远道而来”、根系短浅和独有的白化期,“白叶一号”对水肥的保障要求极高。例如,夏季灌溉时间只能选择气温相对偏低的清晨和傍晚,事关茶叶品质和茶苗长势的氮磷钾三种微量元素必须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茶叶种出来,如何销售也是难题。作为传统的绿茶产区和消费区,一直以来,青川乃至四川茶产业的着力重点都是绿茶。哪怕是青坪村,也种植着3100亩的“七佛贡茶”原料绿茶。作为进入丰产期的后起之秀,青川白茶必须要闯出名堂,而这并不容易。
“互联网时代,总要有互联网的思维。”随身携带着笔记本电脑的青川县委常委、副县长何立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打开了白茶种植管理数字化系统中最核心的“数字驾驶舱”。
去年,从杭州西湖区挂职青川的何立剑履职后便立志要做一件事:把西湖龙井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和方法应用在“白叶一号”上。为此,何立剑专门向西湖区乃至杭州市申请了专项经费,并在四川发下数字农业系统开发的“英雄帖”。去年底之前,“数字驾驶舱”正式上线。
青坪村“白叶一号”茶叶产业基地选取150亩白茶,打造数字化种植管护试点,打造“白叶一号”数字驾驶舱。
“从种植到销售,一目了然。”何立剑说,“数字驾驶舱”主要由遍布茶园的地上监控探头、地下土壤检测仪器、气象监测仪等组成。只要打开系统,青坪村各“白叶一号”种植田块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土壤墒情、土壤微量元素数据及长势画面一目了然。而根据此前摸索出来的种植标准和参数,系统实时对茶园管护情况做出研判、提出建议。
“遇到其他大问题,我们还可以请其他专家通过这个系统远程会诊。”何立剑,“数字驾驶舱”的功能还会延伸:通过全流程的数字化监管,实现每一包茶叶“从田间到舌尖”的全过程监管,进而分析出各环节工艺改进空间、不同年龄段和区域的消费者喜好,做到有计划性、针对性生产。
“我们也在思考,初步有了方向。”广元市政协副主席、青川县委书记龙兆学介绍,为了打出青川白茶的名堂,在利用新一轮浙川合作的契机,青川全面向西湖龙井取经。目前,已经完成了“青川白茶”品牌注册。
同时,立足于青川“七佛贡茶”等产品在西北市场相对畅销和安吉白茶主要销售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等现实,青川县委采取了一手稳步扩大面积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既有的白茶园管理水平,一手推动“七佛贡茶”带动“青川白茶”进军西北市场,“一来是让‘七佛贡茶’以大代小,打开市场,二来也和浙江等产区错位销售。”龙兆学说。
“早知道,村里的地都种白茶了”
“下了工,你去跳舞不?焦婆婆刚刚喊了我。”
“咋个不去?焦婆婆也跟我说了。”
夕阳西下,青坪村九组的坡耕地上,正在整地的韩保兰正在约王英周晚上一起去村委会附近的小广场跳广场舞。几分钟前,她们口中的“焦婆婆”——住在村委会附近的焦志会分别给她俩发了微信。她们仨能成为闺蜜,原因是她们都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眼下都在经管着白茶。跳广场舞,也是今年初开始才有的爱好。
“以前有这功夫都去打零工赚钱了。”闺蜜们在劳作,焦志会则在家里忙碌着。趁着茶园轮班的功夫,她一大早就到集市上买了三斤猪肉和其他馅料,在家里给即将放假归来、在沙州镇上初中的大孙子包馄饨,“他打小就喜欢吃,只是以前我们住在山上,穷,一年到头吃不到几次。”焦志会记得,那年大孙子才六岁,跟着自己赶场时,在馄饨店门口哭了半天也没喝上一口馄饨汤——那天,刚拿到手的卖粮款还没捂热,就拿去还了种子和化肥钱。全家的日子变好,还是搬下山后种了9亩“白叶一号”——单是她和老伴在茶园打工,一年就能收入三万多元,“算上分红,一年不少于四万元,够我们在家带两个孙儿的开支。”
焦志会感慨生活越来越好,王永明等人却说“后悔了”。
“都说我当时拍桌子拍坏了,没有多种点。”王永明在“自责”。
“也怪我们自己,胆子太小。”韩保兰也曾劝过老伴对白茶“等等看”,自家剩下的6亩多地,直到今年才被纳入计划种植范围。
村民在茶园里除草、整理土地。
“现在也不晚,也就是多等了三四年。”王英周宽慰大伙。但谁都知道,她私底下已经争取了好几次,要求把自家剩余地块全部列入种植范围,甚至流转费都“好商量”。
天边晚霞正红,我们正准备离开。此时,青坪村的山谷里响起了音乐。阵阵歌声伴说笑声,在山谷中激起阵阵回音。
她们的笑声,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
青坪村的山下就是兰海高速。
结束语
吃水不忘挖井人
“何县长,你好久回家呢?我有个东西请你捎回去。”9月11日一早,接连不断的短信,让何立剑颇为后悔。
事情要从头说起。9月8日,在青坪村现场办公时,何立剑无意间透露了自己要回家乡过中秋。这个消息一经传出,青坪村人就坐不住了。在王永明带领下,大伙连夜准备好了一份送给黄杜村、西湖区乃至杭州市的礼物:青坪村产的白茶。
“快过中秋了,我们请浙江的亲人们喝一杯我们自己种的白茶。”王永明解释,这份礼物虽然并不贵重,但极具象征意义:在浙江的帮助下,“白叶一号”不仅在青坪村生根发芽,还结出了硕果。眼下把白茶当礼物送给浙江,就是想让远方的亲人也品尝到丰收的喜悦。只是,这份礼物的外包装上,统一贴着一张纸条:吃水不忘挖井人。
这是青坪村随处可见的标语,也是经历了四年尝试与探索后收获希望的青坪村人心里话。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川观网友531811 2022-09-27
别想一下造出大海,须先由小河川开始,发展经济也如此。
pcqb_30511 2022-09-27
发展“茶”产业,致富大项目。
李论家 2022-09-27
互联网时代,总要有互联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