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钟帆 范芮菱  摄影 肖雨杨

“芦笋运到外地,卖得上价,过年的时候,甚至一些城市能卖到50块钱一斤。”9月11日上午,在巴中市恩阳区上八庙镇窑垭村新建的芦笋大棚里,57岁的彭忠兰刚给芦笋施完肥。

窑垭村位于恩阳区西北部,距离恩阳城区10公里,曾系建档立卡贫困村,建制村改革于2020年5月27日与白庙村合并,幅员面积5.6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633户,总人口2012人(其中贫困户83户307人)。2017年,该村实现脱贫摘帽。

自2015年起,该村开始种植芦笋,今年刚换了新的大棚,预计产量将翻一倍。如今,全村初步形成了以芦笋、地道药材为重点的规模产业。现窑垭村芦笋种植面积50余亩(其中大棚25亩),核桃种植面积300余亩,道地药材(丹参、沙参、黄精)30亩,并充分利用山林资源,林下养殖巴山土鸡2万余只,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正向规模化、区域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同时,该村通过实施聚居点易地搬迁、增减挂钩项目,让新村呈现新面貌,同时配套污水集中处理项目及湿地净水项目。全村道路硬化12公里,并有爱心人士捐赠了天池山环线223盏路灯。不仅如此,2019年该村进行厕所改造,现已覆盖全村95%的农户,建成文化广场1300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50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