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郭静雯 罗向明
成渝古驿道上的商贸重镇,简阳石桥铺必是榜上有名。因水陆交汇,东大路上不少货物都在石桥转运。这里最辉煌时,一天有千只船只过境,银行就开了12家。
简阳石桥铺古街上保存的明清民居。(郭静雯 摄)
清代至民国,简阳地带商贸最为繁华的要数水陆交汇的石桥铺(现简阳市杨柳街道办事处驻地)。据当地街道办负责人介绍,石桥古镇的历史与盐和水运密切相关。
解放前夕,石桥古镇四周盐井林立、烟灶房星罗棋布。海井、渡坝井、麻柳林等处,分布者十多家灶房,每家盐灶房有盐井若干口。上世纪三十年代,本镇的女作家罗淑家边是聚兴灶的主任,她的作品中这样写道:“把竹筒从几十丈深的境底往地面上拽,筒一出口,大半截伸进棚顶倾,盐水由引筒留到山下盐灶去了……”这便是汲取地下盐水的全国城。石桥所产盐品质优良,志书上说“盐甲他方,佳者有‘水晶’、‘白蜡’之号其味甘咸,无卤毒。故蜀以简阳为重。”
简阳石桥铺古街上保存着的民清民居。(郭静雯 摄)
兴盛的制盐业,带动着工商业的发展,蔗糖、榨油、铸铁、香烟、酒和酱醋酿造、染料等行业应运而生。据当地文化名人高亚夫考证,清朝时期,全镇有三十个行业,商号、字号二百七十余家。
简阳石桥铺古街上保存着的民清民居。(郭静雯 摄)
盐和集散石桥古镇的农副产品的外运,盐场所需要的煤柴、铁锅铁器、大米等生活用品的运进,推动了运输业的大发展。在公路、铁路等现代交通工具出现前,水运是最主要的运力,石桥古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这段沱江上下有滩,水深成沱,水流徐缓,便于泊船。大木船“中洋棒”就从这儿启航,经泸州入长江驶往重庆及下江。石桥古镇也是四川陆路交通动脉东大路的一个大站,去川北、川南、川东的客货均在此分流,是成都去重庆出川必经之路。彼时,石桥古镇江上樯帆林立,舟楫络绎,船工号子沸反盈天,鼎盛时期木船停靠达千艘以上。
简阳石桥铺古街上保存着的民清民居。(郭静雯 摄)
发达的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铸就了石桥古镇这座重要商埠,时人以繁华的江城汉口参照,称之为“小汉口”,名列“四川四大镇”之一。石桥每个逢场天的货物成交量很大,《石桥镇志》记载,白糖最高一场的记录达到了二十多万斤,而“义源”的购糖量往往占了一半以上,因而它可以左右操纵糖价。
因商贸发达,金融业也在石桥大批兴起。解放前后,仅石桥铺古街几公里范围内,就设有中国银行、中国农民银行、邮政储金汇业局、聚兴诚银行等十二家。他们为往来的客商提供储蓄、借贷等金融业务,助推石桥成为东大路上赫赫有名的商贸重镇。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