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资同城化,科技创新领域有啥动作?1月17日上午,四川日报全媒体“行走成都都市圈”报道组一行在位于资阳高新区的资阳市创新创业园的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见到了成资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的成员。

把成都科技创新资源延伸至资阳,中心负责人付小丹告诉记者,该中心是由资阳市科学技术局与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科技服务集团,采用国企混改模式共建的全省第一个区域性科技创新平台,于2020年9月成立。

尽管省内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但这个中心的业务范围并不简单,包括为企业降低成本、改进技术提供精准的科技服务,开展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协调对接开展科技招商等等。

之所以能做这么多事,在于成资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背靠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科技服务集团。付小丹说,成都市科技局把科创要素开放给该中心,成都市域内的高校资源、院所资源、检验检测及科技创新平台的资源,都可以根据资阳产业发展需求对接到资阳来。

以成都的“科技温床”哺育资阳产业,成资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的主要工作是挖掘和对接资阳高新、中小微市场主体和项目的需求。

主动提供科技服务,似乎应该顺风顺水才对,实则不然。

成资科技协同创新中心面临行业里的共性问题:积极服务企业,企业也想创新,但企业可能会有自己的担忧,比如一旦科技研发失败,企业为此投入的资金等成本就“打了水漂”。尽管科技研发本身就“允许失败”。

成资协同创新,首先要解决“一个巴掌拍不响”的问题。

“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成资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给出解决方案。

尽量减少企业可能的损失,他们支持科研从小试中试做起,即使失败了,企业和专家团队的损失都比较小。此外,还通过科技局的创新券给予企业一定的损失补贴,让企业卸下“包袱”。

同时,成资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提供很多公益服务,比如协助规范公司财务、给予融资方案建议等,连小试中试都不收取费用,工程化、大规模生产产生效益后,才给专家团队分红。

落地资阳一年多来,成资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辅导40余家科技企业成功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荐商用车智能驾驶、5G基站新材料、超低温液氮存储技术、UCN益生菌生物技术等10余项前沿技术在资阳转移转化;还通过科技招商从重庆引进一家生产液氮罐的企业进驻资阳,该公司生产成本降低了四分之一,就近服务位于资阳高新区的中国牙谷的企业和成都华西医院等。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就是我们积极推动申报成功的。”付小丹说,成资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成员不仅包括来自成都的工作人员,还在资阳本地招聘了一批员工,目的是更精准的对接地方需求,扎根资阳、服务资阳。


策划 王怀 董世梅 阮长安 李秋怡

统筹 董世梅 王国平

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 罗之飏 吴忧

摄影/视频 资阳观察 吴昊江

编辑 熊珮

校对 黄颖

审核 黄志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