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9时左右,眉山经济开发区新区(西部药谷),四川国为制药有限公司大门刚刚打开,一辆来自成都的中巴车便缓缓驶入,车刚停稳,10余名科研人员便奔赴公司生产车间。伴随科研人员的到位,这家眉山市首家亩均税收贡献“破百万”的企业也正式开启了新一天的“走读”生产之路。
差不多同一时刻,在30余公里之外的四川青神经济开发区,眉山第三家上市企业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迎来了来自成都的研发团队,为帮助解决公司最新一批订单的生产难题。去年底以来,这支研发队伍已在成眉之间奔波了近一个月。
四川国为制药有限公司和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均是眉山的明星企业,近日,四川日报全媒体“行走成都都市圈”报道组行走眉山各经济开发区时,被这两家企业的独特“走读”经营现象所吸引。
图为四川国为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大楼
成都公司赴眉投资
不仅建工厂还要把专家请来“走读”
“‘走读‘是我们的一种特别经营方式,本质就是公司把研发基地放在成都,把生产转化基地放在眉山,借力成都都市圈便捷的通勤和完善的企业配套,在成都和眉山之间,开展协同配套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于记者的疑惑,1月14日,四川国为制药有限公司和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不约而同地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四川国为制药有限公司是成都国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子公司,2011年,因看好眉山的投资环境和良好区位,成都国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将企业的生产基地布局在眉山,并在眉山成立了四川国为制药有限公司,形成了“研发在成都,转化生产在眉山”的双城经营格局。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是企业的关键,但生产和转化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眉山距离成都近,生活环境优越,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适中,是总公司建设生产线的首选之地。”四川国为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洪燕告诉记者,投资眉山后,为了保证科研与转化的有效衔接,整个公司便建立了研发人员通勤制度,在每周“一、三、五”三个工作日期间,总公司会安排研发人员到眉山上班,以此来为眉山分公司提供技术支撑。
依托成都的人才和技术优势,通过“走读”式经营,四川国为制药有限公司自投产以来便迅速打开了局面。
2019年上半年,占地仅60亩的四川国为制药有限公司实现产值5.88亿元,上缴税金6049.64万元,成为了眉山市首家亩均税收贡献“破百万”的企业;2020年4月3日,四川国为制药有限公司更成功入选了当年度第一批四川省瞪羚企业。
历经多年发展,如今四川国为制药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眉山市重点企业,每年公司产的化学原料药已接近10吨,口服固体制剂已达到2亿片(粒),软胶囊达到5亿粒,高纯度深海鱼油已超过3000吨。
李洪燕告诉记者,2021年公司继续投资3亿元,全面启动了二期建设,建成后公司将新增年产值30亿元,在助力眉山医药产业发展壮大方面,将继续发挥力量。
图为四川国为制药有限公司员工正在包装药品
本土企业向成都借智
“人才飞地”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与四川国为制药有限公司类似,作为眉山本土成长起来的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依托“走读”式经营,迅速在市场上打开了局面。
于2003年成立的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打机械传动零部件及其配套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同时也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非标机械零部件产品。2019年5月,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眉山市第三家上市公司。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客户对公司的产品提出了更高的个性化要求,这对公司的研发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提高科技实力,抢占行业制高点,2020年,德恩公司做出决定,在成都设立“人才飞地”,依托成都的人才和技术集聚优势,为公司的生产赋能。
“我们的‘人才飞地’设在成都市高新区,那里主要开展研发(设计)工作,依托成都的区位优势,我们迅速搭建起了拥有39人的研发团队,其中有高级职称1人,本科及以上学历22人,他们成为了公司创新的动力源。”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坚持“研发在成都,转化生产在眉山”的发展模式,提档升级后的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迅速在市场上打开了局面,如今,德恩精工已成为青神县机械产业龙头企业,并荣获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机械工业50强企业等荣誉。得益于研发力量的支撑,公司也成为了国内少数具备精密铸造、精密锻造、智能化加工、热表处理和装配包装一体化生产能力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之一。
“作为成都都市圈的重要成员,我们在产业布局时首要的就是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产业的发展方向。”眉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产业分工中,成都无疑具有天然的产品研发优势,但眉山却有着生产成本适中,区位优越的产品转化优势,在如此背景下,成眉两地的企业“双向奔赴”,实现资源互补,产业协同,从而在市场竞争不断做大做强,这是一个极具价值的探索。
据悉,目前眉山已支持多家本土企业赴成都、重庆等地设立了“人才飞地”,下一步眉山还将继续引进成都高新技术企业赴眉山兴办产品转化生产基地。
策划 王怀 董世梅 阮长安 李秋怡
统筹 董世梅 王国平
川观新闻记者 樊邦平 肖莹佩 宁宁
图片据受访者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