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主体工程即将完工的锦江大桥
“今年6月,这座大桥就能通车了,到时候从成都的黄龙溪古镇过来,开车不到10分钟就能抵达我们中法农业科技园,我们以后再也不用望河兴叹,担心没有游客了。”1月13日,天府新区眉山片区锦江镇,府河之畔,中法农业科技园相关负责人黄江波看着即将贯通的锦江大桥,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欣慰不止于此,这一天,黄江波还获悉了另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差不多一个月前,锦江镇同紧邻的黄龙溪再次签下合作协议,作为成眉交界地带的两镇正式宣布,未来将以锦江大桥通车为契机,推动两地包括文旅产业在内的全方位深度合作,不仅要共同做大文旅蛋糕,更要携手打造成都向南最具魅力的周末度假旅游目的地。
2020年12月拍摄的锦江大桥项目建设现场(樊邦平摄影)
于2020年启动建设的锦江大桥横跨府河,大桥南端连接着眉山的中法农业科技园等一众文旅项目,北端则直通属于成都的著名景区黄龙溪古镇,但在当年12月,已动工数月的大桥项目却差点停工,原来大桥需要占用属于黄龙溪镇的部分“飞地”,在项目动工之初,“飞地”的居民是同意置换土地的,但在大桥开工数月后,居民却变了卦,不愿意置换,后来经两镇镇村干部紧急动员,三番五次走村入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做通居民工作。2020年12月,四川日报全媒体亦曾对此进行了报道。
图为主体工程即将完工的锦江大桥
2022年1月13日,时隔一年多,四川日报全媒体“行走成都都市圈”报道组重走锦江镇,在锦江大桥旁,报道组发现,昔日建设遇阻的锦江大桥不仅即将贯通,曾经“各自为政”的锦江镇和黄龙溪镇如今也成为了成眉同城化发展的基层“急先锋”。
从“各自为政”相互竞争,到携手合作共绘蓝图,一年多来,这两个地处成眉交界带上,分属不同行政区域,产业发展雷同,“飞地”相互交织的小镇为何要做出如此选择?
“以前大家是‘各自为政’,鲜有沟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成都都市圈的建设,以前的思路行不通了。”黄龙溪镇政府一位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给出解答,随着成都都市圈建设的推进,两地唯有适应时代需要,把发展目光放远,把格局做大,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原来,作为西部顶级古镇文旅大IP的黄龙溪古镇景区年客流量已达到700余万人,趋于饱和,去年以来,黄龙溪镇确定了推动古镇景区产业升级的目标,主推夜间经济,这就非常需要来自周边的客源,如果打通了断头路,建起锦江大桥,便能引来海量的眉山方面游客,同时联手锦江镇,做大文旅蛋糕,更能丰富这片区域的文旅产品,形成集聚效应,从而进一步增强古镇的吸引力。
锦江大桥规划图
“锦江大桥修建风波是一个节点,那次事件之后,我们同黄龙溪镇的沟通之路更加顺畅了,大家也渐渐走出了‘各自为政’的老思路,开始以跳出本地看本地的形式来思考乡镇经济发展。”锦江镇镇长朱志铭告诉记者,随着成都都市圈建设的深入推进,两地首先便转变了发展意识,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宏观了,两地也开始更多地思考合作的事了。
“各自为政”道路窄,抱团合作才能赢未来。重走锦江镇,记者获悉,从锦江大桥起步,一年多来,更为深入的合作已经在两地开展。去年底,锦江镇再度携手黄龙溪镇召开了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友好乡镇工作联席会议,两地就片区发展共商,生态环境共治,民生服务共享,“飞地”置换等达成了共识。
2020年12月拍摄的锦江大桥项目建设现场(樊邦平摄影)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会上,两地还明确,将坚持“以零换整,净地交付”原则,在互不补差且不讲土地“肥瘦等级”等情况下,置换“飞地”39.2亩,此举解决了困扰两地数十年的部分“飞地”问题,为各自重大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要素保障。
这样的合作,也让两地的企业和群众看到了希望。
朱志铭介绍,目前备受瞩目的夜游锦江项目已经开始着手实施,未来不久,游客可从成都九眼桥乘船一路南下,在黄龙溪古镇停留后,继续顺江而下,达到隶属于眉山的锦江镇和江口镇,同时,在锦江镇支持下,黄龙溪镇的“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也已经拉开了帷幕。
中法农业科技园一角
“以前,由于道路不畅,虽然我们中法农业科技园部分景点已开放多年,但游客的数量却并不多,即便在周末时节,这里也最多仅有2000余名游客,且人均消费不到200元。”眉山中法农业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晓波分析,随着锦江大桥的打通和两地合作的紧密开展,未来,预计周末到中法农业科技园的游客将有望超过万余人,即便在日常,每天平均的人数也可达到2000人,人均消费突破一千元也将不是问题。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眉山天府新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策划 王怀 董世梅 阮长安 李秋怡
统筹 董世梅 王国平
川观新闻记者 樊邦平 肖莹佩 宁宁
编辑 熊珮
校对 黄颖
审核 黄志凌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