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范芮菱 泸州观察 蔡惠兰 文/图

12月31日,泸州国家高新区智能终端产业园,四川长城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内的产教融合实训室正在加紧布置当中。

作为泸州国家高新区实施产教融合的一个“支点”,该实训室预计明年上半年能够投入使用,届时将对泸州职业技术学校高新校点的全体师生开放。

紧邻四川长城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的,是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高新区实训基地。今年9月,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电子、工业机器人等专业的800余名学生搬迁于此就读。

学校与对口企业一墙之隔,为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便利。

今年以来,为响应泸州市委市政府“职业教育要为园区服务,为振兴泸州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要求,加快建设高层次人才集聚区,泸州国家高新区规划500亩土地建设技术人才产教融合示范区,包括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高新区实训基地、四川三河职业学院高新区实训基地、中国电子(泸州)人才培训中心。

如何“融”?

将分校“搬”进园区,实现合作共赢

走进新建的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高新区实训基地,处处能见到“厂房”的影子。

“这些教学楼、宿舍都是由闲置的标准化厂房改建的。学校通过场地租赁、改建、挂牌等方式,建起实训基地。”泸州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社事和农林局副局长范琨表示,当前,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职业院校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的产教融合合作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实训基地,颇有点“分校”的意味。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之所以将机械、电子、工业机器人等专业引入园区,出于与泸州国家高新区智能终端产业园内企业“对口”的考量。“目前我们已经与四川长城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签约,携手打造产教融合实训(研习)基地。正与多家优质企业接洽,为学生们提供在‘校门口’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机会。”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高新校点教师李瑞源表示。

距离缩短,是建成实训基地后,学生们最直观的感受。“以前,从学校到企业实习,路途遥远,也不太安全。实训基地建好后,隔壁就是合作企业,节约了至少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高新校点学生李雪向川观新闻记者算了一笔“账”。

学校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也更加具有针对性。李瑞源介绍,如今,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高新区实训基地与四川长城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沟通机制,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学校会开设一些侧重性、针对性更强的课程。

进驻园区,也便于环境树人育人。“高新校点秉持将学校还给学生,让学生全面参与校园管理的理念,各种活动的策划和组织都由学生牵头完成,所有学生参与保洁工作,学校没有聘请一位清洁工。我们还将生产线5S管理制度融进校园管理,这些举措都是就是为了让学生们能提前感受和认知企业文化,培养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李瑞源说。

如何留?

扩大职业院校招生,提供奖励支持

当前,四川三河职业学院高新区实训基地、中国电子(泸州)人才培训中心也在紧锣密鼓的改建和筹备当中。计划到2025年,泸州国家高新区技术人才产教融合示范区将集聚2万名以上技术人才。

范琨认为,技术人才产教融合示范区的打造,有利于融合学校的研究性和企业的应用性,将教学环节、企业生产、素质训练以及技能培训等多种技能融为一体,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也促进知识成果转化与科技成果经济产出,实现校企资源的优势互补,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此之外,还有更深层的考量——缓解当前职业技术人才招引难的问题。

“我们目前有很多空缺的技术岗,但因为薪资待遇、地理位置等因素,招工难、留人难。”采访过程中,多名企业负责人坦言。

这一现象也在《泸州市2021年企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岗位需求目录》得到印证。《目录》显示,当前,泸州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在全市企事业单位拟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中,专业技术人才占比55.84%。

建设高新区技术人才产教融合示范区,只是泸州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全市产业发展留住技术人才的缩影之一。

放宽视野,泸州明确,将支持扩大中高职院校招生,全市每年招生规模不低于25000人;鼓励全市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留泸就业,对全市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留泸稳定就业1年以上的,按1000元/人给予学校一次性奖励;支持中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完善职业培训计划、招生、管理、教学、服务、就业等体系建设,对培训合格的,按取得证书等级给予每人最高7000元的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