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之际,川报泸州全媒体中心推出一组《见证·泸州70年 》 ,一系列泸州大事的见证人,讲泸州事。

本期推送第11期,泸州医学院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

大事见证人,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廖斌,2018级研究生妇产科学孙星宇。

川报观察记者 魏冯 泸州观察 张其

一副黑框眼镜、一身白大褂、语速快、手脚麻利......10月6日,西南医科大学妇产科学2018级研究生孙星宇结束了国庆假期,身着工作服,早早回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开始了实习。

从2013年读本科、2018年读研究生,孙星宇在校6年,见证了学校建校68年来尤为重要的一次更名:2015年12月,学校更名西南医科大学。

比孙星宇待的更久的、见证了更名全过程的,是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廖斌——1981年,廖斌考入泸州医学院,至今已38年。

入学时空虽然不同,两代人对学校都有着相同的情怀。

旧事

矮铁门、瓦房、木头课桌,记忆深处的泸州医学院

“那时的泸州医学院只有忠山校区,校门还是矮铁门,教室有瓦房也有平房,课桌都是木头做的,校园四周随处可见樟树,你看,校园里的樟树都还是郁郁葱葱的,而我都老了。”看着手上的一张旧照片,廖斌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大学时代,不禁感慨。

1981年,廖斌考入泸州医学院成为了一名医学院大学生。“那时学习条件虽不太好,但学校里的路灯下,经常都可以看见刻苦读书的同学,我和室友也经常约着一起在路灯下看书,大家一起学习还搭个伴儿;实验室里的几台设备陈旧简陋……现在想起,还很怀念大家路灯下一起学习的场面”。 回忆起泸州医学院旧时光,廖斌笑着说。

1999年,泸州医学院扩招,廖斌成了当地一名医生,“来医院实习的学生越来越多了,直到2001年城北校区奠基,泸州医学院也有了新校区,很多学生还舍不得离开忠山。”说起新校区,廖斌还特意找出了3、4张城北校区的美照,照片上有新的宿舍楼、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操场……樟树也有了玉兰花和银杏林的陪伴。

跟随时光的脚步,泸州医学院的发展也在大踏步前进。2001年,学校开始先后联名培养博士和中医师承博士;2003年,获得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学历教育留学生的资格。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教育优先发展平台,2012年,泸州医学院将“更名医科大学和实现博士点零的突破”确立为两大发展战略目标。廖斌也从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变为泸州医学院的校领导。

孙星宇在2013年入学后几年,也明显感觉到学校的发展变化——比如,学校上课的设备就先进了不少。 “我记得老师在上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加入数字新媒体教学,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医学构造,这样能更好的了解人体构造,更好的接触医学。”孙星宇举例。

更名

一次开了历史先河的校地合作,西南医科大学破土而生

“更名背后,是一次开了历史先河的校地合作。”回忆起更名那段时间,廖斌停顿了一下,沉思了几秒很是坚定地说。

原来,2012年,泸州医学院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125”发展战略,将“更名医科大学和实现博士点零的突破”确立为两大战略任务后,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攻坚克难。而泸州市也举市委市政府之力,给了校方一系列强有力的“助攻”——2011年至2014年,市财政支持14.28亿元,用于人才引进、发展用地、科研经费、基础建设。

“没有阻力是不可能的,但那时,泸州市从上到下拧成一股绳,泸州市向教育部、省委省政府、教育厅申请,不仅如此,我们还有专门的领导小组,泸州市领导和我们一起现场办公,一起研究学校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那段时间,我们所有力都往一处使,现在想起,还是很振奋”。廖斌语气里满是感激。

或许也正是大家这样的冲劲儿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为泸州医学院更名做了“硬件”和“软件”上最充分准备,最终泸州医学院得到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得到了在科研、师资等方面对标对点的建设,学校在全国高校设置委员会评审中顺利通过。

廖斌也在现场,见证着一切。

变化

博士学位教师人数翻了1倍,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西部高水平医科大学

更名后的4年,孙星宇经历了考研,成为西南医科大学2018级妇产科学的一名研究生。西南医科大学的巨大变化,也带给孙星宇在内的更多西南医大学子便利。

孙星宇举例,进入西南医科大学的博士学位教师越来越多,学生们身边的“高效助攻”也越来越多。“比如我想做个基础的动物细胞实验,一般找导师请教框架,导师会告诉我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走。到了具体操作,我就会请周围的博士指导,他会告诉我如何提取细胞蛋白质,如何减少污染,细化到每一个步骤。”

他还点赞了西南医科大学院士工作站。“相当于玩游戏,有一群高段位的人带你一样,他们是一整个实验团队过来指点迷津”。

“你看,2017年,我们的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达93.5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成功获批为推荐优秀应届生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高校,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2019年,西南医科大学博士学位教师从最初的213人到545人,以前博士占比可一直是我们的痛点啊……”谈起更名后西南医科大学的变化,廖斌除了兴奋,更多是感叹一路以来西南医科大学“成长”不易。

让廖斌颇为感激的是,成功更名后,泸州市委市政府没停下脚步,继续加大了西南医科大学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一支持,就是9.8亿元——人才引进基金1亿元、科研经费0.5亿元(1000万元/年×5年)、北滨路建设8.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2月,泸州市还签约为西南医科大学城北校区规划未建的25万平米的项目、垫资14亿元进行贴息代建(6.06亿元),2021年前将交付学校使用,以后学校根据财力逐年支付工程建设费。

经过68年建设与发展,西南医科大学发展成一所以医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高等院校,成为四川省医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川滇黔渝结合区域省级医疗卫生中心。

在 9月2日的新生入学典礼上,廖斌向全校师生畅谈学校的未来——

“ 西南医科大学实现博士授权单位(点)零的突破,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质性深度合作,拓展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国(境)外高校;加快大数据驱动的智慧校园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医疗、管理、服务等的深度融合等…..”

“第一步,从现在起到2023年,为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西部高水平医科大学打下坚实基础;第二步,到本世纪30年代中期,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的西部高水平医科大学;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西部高水平医科大学。”

【大事记】泸州医学院更名西南医科大学

2015年12月,泸州医学院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泸州集聚6所高校、6家三甲医院(医疗机构),教育、医疗资源在川内名列前茅。

【时光轴】

一、医士学校时期 (1951.9-1959.7)

1950年5月,筹建川南医院

1950年8月1日,川南医院正式成立

1951年,9月1日,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泸州医学专科学校前身)开学,9月3日正式上课 l第一届学生只有医士专业78人、药剂专业58人

二、泸州医学专科时期(1959.7-1978.1)

1959年,学校升格并更名为泸州医学专科学校

1960年2月,泸州专区撤销,医院划归学校管理,实行院校合一,泸州专区人民医院(原川南医院)更名为“泸州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1962年7月,省委决定将全省三所医专中的重庆医专、成都医专撤销,保留泸州医专一所。同时把重庆医专、成都医专415名学生、23名教师并入学校

三、泸州医学院时期(1978.2-2015.4)

1978年1月15日,泸州医专升格为泸州医学院

90年代初期:在校生人数已达3000人,有临床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3个本科专业,中西医结合等4个本科专业方向,临床医学等8个专科专业

2015年12月14日,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

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四川省“百人计划”“千人计划”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70余人。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门类5个,一级学科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本科专业31个,其中第一批次招生专业15个,临床医学、麻醉学、中西医临床医学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根据2019年9月2日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廖斌在新生入学教育会上的讲稿梳理)

1951年,9月1日,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泸州医学专科学校前身)开学,9月3日正式上课 l第一届学生只有医士专业78人、药剂专业58人。

1959年,学校升格并更名为泸州医学专科学院。

1978年1月15日,泸州医专升格为泸州医学院。

2015年12月14日,这个地方学校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

(四川日报8月28日05版特别报道《新中国成立后泸州大事》,也是《见证·泸州70年》的十四组报道的由来。)

相关阅读

见证·泸州70年① | 92岁耄耋老人忆1949年泸县解放: 解放军让我们不要害怕,是来解放我们的

见证·泸州70年②|八旬“泸漂”忆泸州三线建设:从京南下,一别半生

见证·泸州70年③| 86岁原泸州长江大桥指挥部党委书记:有了桥,泸州才有翅膀飞

见证·泸州70年④| 原省辖泸州市筹备组副组长:1983年起,建一个新泸州

见证·泸州70年⑤ |中国国际酒博会筹备者:摊位变展馆 地方“名酒节”变国际“酒博会”

见证·泸州70年⑥ | 27年前,泸州人曾可在家门口坐火车,1年后停运;27年后,渝昆高铁、川南城际铁路都在路上了

见证·泸州70年⑦| 19年前,泸州首条高速公路诞生后,泸州到成都从1天变3小时

见证·泸州70年⑧ |川南临港片区首个企业2岁半了,如今已有6876家企业入驻

见证·泸州70年⑨ | 三年创文,一场509万人的全民接力

见证·泸州70年⑩ | 创造“泸州奇迹” 仅用1年3个月,云龙机场建成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