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5日,平武县白马藏族乡群众正在制作独特的服饰腰带和毡帽。依托生态资源,平武县走出了“生态+脱贫”的新路子。
4月中旬,平武县黄羊关藏族乡草原村村民在芍药花地中安置蜂箱。近年来,平武县启动建设“平武中蜂+”产业园,发展蜜源作物32万余亩,中蜂养殖达8万箱,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
2018年4月12日,鸟瞰平武县南坝镇。
2019年4月22日,平武县坝子乡八洞村村民在林地里收获成熟的天麻。发展天麻养殖基地,为村民增收拓宽了路子。
扫描二维码,看平武县脱贫摘帽。
2019年3月,绵阳市平武县高质量通过省级脱贫摘帽专项评估,群众满意率达到99.7%,以位居全省第一方阵的优异成绩退出贫困县序列。平武县脱贫攻坚经验被国家扶贫办和省脱贫办高度认可,扶贫模式入选《中国扶贫开发年鉴2016》,脱贫攻坚暗访模式列入人民出版社《中国脱贫攻坚经验八个一》出版计划。2018、2019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脱贫攻坚先进县”,连续6年被评为“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连续2年被评为“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模范县”。
文/任露潇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毛漫丁 何海洋摄
平武:凝心聚力摘“穷帽”逐梦小康展新颜
美丽平武。 李贫摄
广袤的乡村田野,一个个村庄美丽如画,一座座新居星罗棋布,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风光好、气象新。忙碌的田间地头,干部群众用双脚丈量大地,用汗水温润热土,精准发力战贫困,齐心协力谋发展,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幸福喜悦。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追梦的脚步从未停歇。绵阳市平武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千年古龙州”摘穷帽、拔穷根。自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平武县瞄准“两不愁三保障”对症下药,聚焦“五个一批”精准施策,紧扣“六个精准”靶向攻坚,坚持“四个不摘”巩固成效,大力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9年3月,平武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其扶贫模式入选《中国扶贫开发年鉴2016》,2018、2019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脱贫攻坚先进县”,连续6年被评为“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连续两年被评为“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模范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2377.92元增长至10000元以上。
文/平武县委县政府
凝聚力量 构建脱贫帮扶大格局
平武县坚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构建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高位推进,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平武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为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挥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建立健全组织、责任、政策、督查、奖惩“五大体系”,强化力量、资金、措施、作风、动力“五大保障”,确保精准发力、靶向攻坚。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思路,制定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和年度脱贫计划,打好“2+7+22+N”政策组合拳,做到重点突出、路径清晰、系统优化,构架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四梁八柱”;组建73个驻村工作队,与各乡镇一起逐村制定脱贫方案、拟定脱贫项目、推动政策落实;6400余名帮扶责任人坚持每月入户帮扶,落实帮扶责任,形成了帮扶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的大决战局面。
同时,借助衢江—平武东西部扶贫协作平台,两地深入落实常态化互访和联席会议机制,互派党政干部和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挂职锻炼,不断深化友好交流合作,让协作规划有高度、帮扶措施有力度、项目推进有速度、协作成效有温度,推动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扶贫协作向全面战略合作转变。2018年至2020年,落实对口帮扶资金1.051亿元,建设项目60个;落实两地县级部门、乡镇、村及学校、医院结对83对,捐赠结对资金698万元;签订《平武县—衢江区励志奖学金捐赠协议》,每年向平武捐赠100万元励志奖学金;落实社会帮扶资金1970.82万元,残疾人帮扶资金260万元,用于困难群体关心关爱;签订《平武县—衢江区消费扶贫框架协议》,建立18家平武生态农产品展示展销厅,累计采购平武农特扶贫产品5114万余元;投资110万元建设“新零售村”,助推乡镇电商发展。
因地制宜 推动扶贫产业大发展
立足自然资源禀赋,精准布局扶贫产业。发挥产业对贫困户持续增收的引领作用,实施农业产业扶贫项目104个,落实资金1.9亿元,拉动民间投资近9亿元发展扶贫产业。带动实现集体经济收益400余万元,实现了集体经济100%达标。大力发展生态信息农业,发展茶叶、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100万亩、食用菌1300万袋,建成平武果梅、蜜桃、车厘子等山区特色水果生产基地5万多亩,“中国天麻之乡”“平武果梅”等8个农产品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更加显现。持续强化旅游扶贫,差异化开发虎牙河、火溪河、老河沟、清漪江“四条沟域”,建成乡村旅游接待户700户、精品民宿83家,带动2000余户贫困群众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大力发展电商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乡镇电商服务站20个、村服务点125个,开展电商培训4000人次,开设网店126家,被商务部确定为“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5年来,该县突出以生态、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脱贫攻坚的底部基础。完成3014户贫困户退耕还林1.7万亩,2015年以来兑现资金1190万元,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412元;完成林家乐、森林人家等旅游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新建森林康养基地3个,2018年实现生态旅游收入40.2亿元,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近800元。九绵高速、广平高速全线开工,412公里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全面完成;投资13.94亿元,新改建农村道路1718公里、桥梁74座,乡村路网互联互通。投资3622万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彻底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投资8753万元,实施高效节水、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设。投资3515万元加强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全县乡镇、行政村宽带通达率100%,实现4G通讯网络乡镇全覆盖、行政村95%覆盖,2G网络行政村全覆盖。投资6045万元,实施4个土地整治扶贫项目,新增耕地3796亩,新增可用指标455亩。
同时,平武县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质量兴农,念好念实“优、强、特、新、绿、实”六字经,以平武中蜂+扶贫套餐产业为主导产业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确定N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产业扶贫新格局和“全域规划、突出特色、龙头带动、联动推进、全域覆盖”的良好发展态势,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统筹衔接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建立乡村产业振兴长效机制。
改革创新 抓典型示范推动实践
平武县深化扶贫领域改革,创新扶贫体制机制,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举措,立足县情特色,深耕资源优势,让“平武扶贫”走出大山,形成更多的实践经验。
创新实践“1+5”生态扶贫模式。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特殊县情,始终坚持“脱贫攻坚生态先行”一条主线,聚力“生态补偿扶贫、生态产业扶贫、生态就业扶贫、生态公益扶贫、生态建设扶贫”五个主攻方向,让平武的“绿水青山”成为脱贫奔康的“金山银山”。
创新实践“中蜂+”产业扶贫模式。继续做优做强国家地标产品“平武中蜂”,探索出“平武中蜂+Ⅰ级蜜源草本经济作物+Ⅱ级蜜源木本经济作物”的生态立体循环脱贫套餐产业模式。“平武中蜂—大山老槽蜜”在农业农村部举办的第16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荣获金奖,“平武中蜂”被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命名为“四川省农产品优秀区域公用品牌”。
创新实践“三大体系”建设。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着力补齐“精神短板”,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在162个行政村全覆盖开展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乡风监督“三大体系”建设,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体系,探索建立“基础化+差异化”道德评价考核指标,各村聘请文明乡风监督员,以好的党风、政风带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创新实践“三三制”健康扶贫模式。针对平武因病因残致贫率高的实际,以构建“半小时健康服务圈”为抓手,切实做好“三三制”健康扶贫工作,通过开好“强健骨骼”“畅通动脉”“促进循环”这“三张处方”,破解“看病难”;通过把好“一站式”报结、“免补”政策、卫生服务“三条准线”,破解“看病贵”;通过做好量身定制、走出引进、上下联动“三篇文章”,破解“缺人才”。全面实现了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有保障,有效解决了近4000户贫困户的看病就医难题。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十四五”期间,平武县将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促进平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