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付真卿

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难是当前我省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特别是文化科技类企业,普遍有轻资产、规模小的特点,融资渠道应该另辟蹊径。”今年两会上,省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杨志萍提交了《建议推动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试点》的提案。她建议,我省要尽快启动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试点,为知识产权插上金融的翅膀,成为文化、科技等产业大发展的加速器。

“知识产权证券化是指以知识产权未来预期收益为支撑,通过发行市场流通证券进行融资的一种融资方式。相较于传统资产证券化,其最大特点在于基础资产不再是实物资产,而是无形的知识产权。”据杨志萍介绍,2017年,国务院印发《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提出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试点。2018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央和地方出台的多份文件都鼓励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完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机制。

“目前在国内已经有成功的融资个案。”杨志萍告诉记者,2018年12月中旬,我国首支知识产权证券化标准化产品“第一创业-文科租赁(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获批,总规模达人民币7.33亿元。产品的获批实现了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零的突破。

“结合四川省的情况看,目前四川正在建设知识产权强省,但众多文化科技类企业难以通过不动产抵押等传统方式获得银行融资,完全可以借鉴‘知识产权融资租赁’方式,以文化科技企业的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为租赁标的物,向文化、科技等类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充分盘活企业知识产权,使知识产权真正成为驱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催化剂”。“杨志萍认为。

在致公党四川省委、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杨志萍和她的团队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后,最终形成本次两会上的提案。

提案中建议我省应尽快成立混合所有制的文化科技融资租赁公司,盘活四川丰富的文化和科技资源。同时,针对知识产权证券化中价值评估、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问题,建议由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牵头,联合省文化旅游厅、省科技厅等多个相关部门,成立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指导工作小组,加强对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的指导。

此外,提案还建议成立四川省知识产权证券化研究团队,构建四川省知识产权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探索四川省知识产权评估办法和建立风控体系,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保险相关信息共建共享,提供省、市、区各级政府支持知识产权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信息,以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保险相关服务机构的业务内容、办理流程、联系方式等服务信息,以促进知识产权证券化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