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四川发出向凉山深度贫困发起总攻的号令,共计5700多人派往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开展为期3年的脱贫攻坚和综合帮扶工作。

2018年7月起,川报观察开通“凉山脱贫大决战的故事”专栏,通过扶贫日记、记者跟随等形式,在未来三年间,聚焦综合帮扶工作队成员的工作情况。

该专栏面向奋战在凉山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帮扶工作队成员和亲属们,征集你们在脱贫攻坚路上的故事。用你们的亲身经历,真情实感,用你们的深入观察和用心思考,讲好故事,传好声音。

——洼裂村村民代立国搬家纪实

文/周勇

(一)

初识代立国是7月初扶贫工作队队员与洼裂村村民的见面会上。

他坐在村委会会议室的底角,安静地抽着烟。如果说贫穷能写在脸上,那么无疑他的辨识度是最高的。

他个子不高,身形略胖。皮肤少了本地人特有的黝黑,略显白净。脸上的高原红、灰尘和残留已久的污渍叠加在一起。额头的皱纹也开始滋生。头发向四周炸开,有的还拧成了绳。

七月的天,甘洛也略显燥热,他身上穿着蓝色西服,除了裤腿卷了几圈外,衣服还显合身。西服里面藏着得汗衫漏出了胸前的一片。汗衫大底是灰色的,亦或是灰黑色,现在已不能明显地区分开了。一双偏大的拖鞋前面鞋底已经开裂,走起路来啪啪着响。

会议结束后,我跟他寒暄了几句他便匆匆离开了。

(二)

九月初,镇上组织异地移民搬迁地精准对接,要求建房户尽快搬家入住。代立国便是我协助搬家村民中的一户。

代立国的家靠近洼裂村废弃的学校。从公路向下穿过50米的玉米地就到他家院子。所谓院子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没有砖石砌的墙,连简易的竹条篱笆都没有。唯一可视为界限的便是半人深的杂草随风摇摆。几块半平方的石板一字排开搭在填满水坑的地面延伸到了家门口。

屋内光线极为暗淡,眼睛得过几分钟才能适应屋内的黑暗。十余平方的客厅可供落脚的地不多。屋内塞满了穿过得脏衣服、盖过得被子、电饭锅、柴火、一张桌子、两把小凳……

九月的洼裂已经透出几分寒意,衣服的更替却未随着季节的变幻而变化。再见他时依然是那套蓝色的西装,灰黑色内衣,颜色视乎更深了些,还有开裂的拖鞋。

简单问候几句,我表明了来意,告知了镇上的政策,需要他尽快收拾可用的生活用具明天搬入新家。他频频点头微笑,但始终也没说上几句话。

我又问了他搬家是否有困难。他咧嘴笑笑表示没人手,生活用具自己扛不动。我让他把需要的家具,生活物资先打好包,随即给他联系了三轮车。

到临走我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坐下。事情交办完了,他执意要送我出门。盛情难却,我们并肩而行走出了大门。

“异地移民自筹资金我现在还没得钱,拿不出来。”他突然冒出这句话。“你需要交多少钱?”我问。“3000块”他吞吞吐吐地答道。我告诉他,这次镇上动员大家搬家是需要大家及早入住,自筹资金的事后续再说。感觉到我不是来催债的,他放松了警惕,打开了话闸子。

代立国今年刚三十出头,从他知事起,母亲便双目失明,常年居于家中。随着年岁地增长,照顾母亲的担子也一天天变重。70多岁的母亲也长吁短叹,长命百岁不再是期许,反而成了她担心的事。两年前父亲也撒手人寰,远嫁汉源的姐姐更是鞭长莫及。生活的悲苦慢慢吞噬了本就不坚强的他。他变得沉默,变得木讷,变得稍许呆滞。

早些年,他也曾随着家人短暂地外出务工,但却并不顺利。他不善言辞,活还糙。老板不满意,工友们还嫌弃。生存的本领没有在摸爬滚打中精进,生活的意志却在嘲笑声中消退。后来,他回到了洼裂村,守着家里的薄田得过且过,离家10里的镇上都很少去过。

他也曾和我谈起他的梦想。长长的愿望清单上有沙发、电视,有想去西昌走走,甚至一度有讨个老婆的大胆想法。问起他有没有想过修房子的事,他却连连摇头“这么多钱我咋拿得出来。”

如今红砖白墙的房子就真的矗立在那儿,喜不自胜。一有空他就会上那儿去转转。扶贫春风吹过,梦想散落成目标,以不可预料的方式,被一次次加速实现。

(三)

次日清晨,我匆匆吃过早饭,坐上三轮就出发了。铅灰色的云层慢慢袭来,不久便淅淅沥沥地飘起雨来。寒风挟裹着细雨打在脸色,我不由地哆嗦了一下。我合上了衣服的拉链,把头埋在车窗里。代立国也早早收拾好了生活用具:几口碗、一个电饭锅、一张发黄掉漆的桌子和碗柜。全部家当中碗柜的年龄大概比我稍长,大红的底色已褪去了大半,黑色、棕色的污渍油光可鉴。碗柜上层玻璃裂开的缝隙被用胶布反复缠绕了几圈,但还是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

顺着公路约500米就到了他的新家,我们卸了货帮着把家具搬进了房子。房子已经打扫了,屋前的建筑垃圾也集中堆到一侧,甚至屋后的杂草也没让它存留太久。

一切安顿妥当后,我们便起身告辞。晌午,工作队正在开种菜地。不知啥时候他已在我们旁边了,冲着我们笑,欲言又止。后来,他拉着我们村杨书记低低地说:“下午就在这,我们干羊肉”大家错愕不已。怕我们没听见,他又提高了嗓门“一会我就把羊子杀了。”大家赶紧劝住,告诉他留着自己用,最后我们以近乎祈求的口吻才挡住了这场“盛宴”。贫穷生了根,致富的希望都难以萌芽。有了希望,变化正悄然来临。

(作者系四川省地矿局派驻凉山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 周勇)